公羊高·先秦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將平國而反之桓。曷為反之桓?桓幼而貴,隱長而卑。其為尊卑也微,國人莫知。隱長又賢,諸大夫扳隱而立之。隱于是焉而辭立,則未知桓之將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則恐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隱之立,為桓立也。隱長又賢,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桓何以貴?母貴也。母貴,則子何以貴?子以母貴,母以子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元年”兩個字是什么意思?是指國君即位的頭一年。“春”是什么意思?是一年的開始。“王”指的是誰?是指的周文王。為什么先說王而后說正月,這是為了說明是周王朝的正月。為什么說周王朝的正月?是為了尊重周天子的一統天下。
隱公為什么不說即位?是為了成全隱公的意愿。為什么說是成全隱公的意愿?因為隱公準備治理好國家,然后還政于桓公。為什么還政于桓公?因為桓公年幼卻地位尊貴,隱公年長卻地位卑下;他們之間尊卑的差別是很小的,國都里的人沒有知道的。隱公年長而有德行,眾大夫攀援隱公而立他為國君。隱公在這時要是推辭即位,就不知道桓公是否一定能立為國君;如果桓公立為國君,
版權聲明:本文發布于等風也等你 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 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