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宋代
趙郡蘇軾,予之同年友也。自蜀以書至京師遺予,稱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攜其文數十萬言,安生攜其文亦數千言,辱以顧予。讀其文,誠閎壯雋偉,善反復馳騁,窮盡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縱,若不可極者也。二生固可謂魁奇特起之士,而蘇君固可謂善知人者也。
頃之,黎生補江陵府司法參軍,將行,請予言以為贈。予曰:“予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將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與安生之學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為迂闊。今求子之言,蓋將解惑于里人。”予聞之,自顧而笑。
夫世之迂闊,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闊,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為笑于里之人;若予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歸,且重得罪,庸詎止于笑乎?然則若予之于生,將何言哉?謂予之迂為善,則其患若此;謂為不善,則有以合乎世,必違乎古,有以同乎俗,必離乎道矣。生其無急于解里人之惑,則于是焉,必能擇而取之。
遂書以贈二生,并示蘇君以為何如也。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趙郡蘇軾,是我同年中考的朋友。他從四川寫信到京師給我,稱道四川的兩位叫黎生和安生的年青人。不久,黎生攜帶了他的幾十萬字的文章,安生也攜帶了他的幾千字的文章,屈尊來拜訪我。我讀了他們的文章,的確是寬廣雄壯、意味深長,善于照應,氣勢奔放,充分表達了事實和道理,而他們的才力豪放縱逸,好似沒有盡頭。二生固然可以算得是魁首、奇特和崛起的讀書人,蘇君因此也可以說是善于知曉人才的人了。
不久,黎生補缺江陵府的司法參軍,即將遠行的時候,請我以言相贈。我說:“我知道你,已經在內心深處留下你的印象了,還需要在形式上用語言加以表達嗎?”黎生說:“我和安生都學習這種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