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d="48mse"><pre id="48mse"></pre></source>
  • <noscript id="48mse"></noscript>
  • <source id="48mse"><tr id="48mse"></tr></source>
    <source id="48mse"><tr id="48mse"></tr></source>
    <noscript id="48mse"><object id="48mse"></object></noscript>

    等風也等你

    夏之韻 七絕22首

    墨殤 60 ℃ 0 條

    夏之韻 七絕22首

      七絕·消溽暑
      夜鵲荷風一二聲,深居簡出了無驚。
      掬泉煮茗南山下,軟語星空羽扇鳴。
      箋注:
      1.簡出:少出。
      唐韓愈《送浮屠文暢師序》:“夫獸深居而簡出,懼物之為己害也。”
      《續資治通鑒宋仁宗皇祐四年》:“諫官韓絳因對而言曰:‘天下柄不下移,事當簡出睿斷。’”
      2.了無:全無;毫無。
      晉葛洪《抱樸子釋滯》:“空有疲困之勞,了無錙銖之益也。”
      唐李白《贈黃山胡公求白鷴》詩序:“自小馴狎,了無驚猜。”
      清袁枚《新齊諧山陰風災》:“二十四日晨起,天氣清和,了無變態。”
      3.溽暑:指盛夏氣候潮濕悶熱。
      《禮記月令》:“﹝季夏之月﹞土潤溽暑,大雨時行。”
      《后漢書張衡傳》:“溽暑至而鶉火棲,寒冰沍而黿鼉蟄。”
      宋周邦彥《蘇幕遮》詞:“燎沈香,消溽暑。”
      4.軟語:柔和而委婉的話語。
      南朝梁王僧孺《禮佛唱導發愿文》:“折伏攝受之仁,遇緣而咸拯。苦言軟語之德,有感而斯唱。”
      宋史達祖《雙雙燕》詞:“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

      七絕·薔薇吟
      轱轆臨津聲暫歇,空階影杳拂墻開。
      云深閑卻東風夢,籬約何人酌玉醅?

      七絕·偽裝
      誰解梅妻鶴子悠,清風入手盡綢繆。
      磨渲何以傷成繭,柳骨顏筋和淚修。

      七絕·疲憊鳥
      夏自無言草自萋,鷓鴣向背蟄蘇堤。
      軒窗花影心疲憊,一雁雙鳧作外啼。

      七絕·紫藤賦
      驚魂揮手青云去,淺笑余音自此留。
      藤架撐天梅雨散,卿卿況味月如鉤。

      七絕·忘年交
      經年桂子月中聞,歸處誰人不識君。
      巷陌尋常曾住坐,姚翁耄耋未離群。
      箋注:
      1.平水韻十二文,平起入韻。
      2.桂子:桂花。
      宋柳永《望海潮》詞:“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歸處:歸依。
      《詩曹風蜉蝣》:“心之憂矣,于我歸處。”
      鄭玄箋:“歸,依歸。”
      3.巷陌:街巷的通稱。
      晉葛洪《神仙傳薊子訓》:“尸作五香之芳氣,達于巷陌。”
      唐劉禹錫《題王郎中宣義里新居》詩:“門前巷陌三條近,墻內池亭萬境閑。”
      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詞:“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清劉大櫆《潁州府通判呂君墓表》:“潁州多盜,黑夜劫人,橫行巷陌,莫敢攖當。”
      4.住坐:居住。
      《新編五代史平話晉史下》:“堡中有佛舍,尼名孫深意的,在堡上住坐,以妖術惑眾。”
      元無名氏《度柳翠》楔子:“俺是這抱鑑營街積妓墻下住坐。”

      七絕·廿五日謁師記
      序:廿五日,召集本地部分初中同班學友謁見精神矍鑠的班主任于新渡,開心至極,此呈八十又七的姚邦明師。
      鐘靈造化鷓鴣名,問字邦師共濯纓。
      安得世間彭祖術,儒仙不負一澄泓。
      箋注:
      1.平水韻八庚,平起入韻。
      2.鷓鴣名:晚唐詩人鄭谷,以《鷓鴣》詩出名,人稱為鄭鷓鴣。后以“鷓鴣名”借指詩名。
      清趙執信《晚春有感》詩:“大夢暗隨蝴蝶化,小詩輕擲鷓鴣名。”
      3.造化:福份;幸運。
      元李文蔚《燕青博魚》第一摺:“他如今不來尋你,就是你的造化了。”
      清顧祿《清嘉錄行春》:“觀者如市,男婦爭以手摸春牛,謂占新歲造化。諺云:‘摸摸春牛腳,賺錢賺得著。’”老舍《四世同堂》五八:“反正戲票是先派出去的,咱們唱好了,是他們的造化;唱不好,活該!”
      4.問字:據《漢字揚雄傳》載,揚雄多識古文奇字,劉棻曾向揚雄學奇字。后來稱從人受學或向人請教為“問字”。
      宋黃庭堅《謝送碾壑源揀芽》詩:“已戒應門老馬走,客來問字莫載酒。”
      宋陸游《小園》詩:“客因問字來攜酒,僧趁分題就賦詩。”
      清趙翼《稚存見題賤照》詩:“乞書幣涌李邕門,問字酒填揚子宅。”
      5.濯纓:洗濯冠纓。語本《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后以“濯纓”比喻超脫世俗,操守高潔。
      南朝宋殷景仁《文殊師利贊》:“體絕塵俗,故濯纓者高其跡。”
      唐白居易《題噴玉泉》詩:“何時此巖下,來作濯纓翁。”
      前蜀韋莊《題潁源廟》詩:“臨川試問堯年事,猶被封人勸濯纓。”
      清魏源《武夷九曲詩》之五:“塵容愧濯纓,詠歸聞扣榜。”
      6.儒仙:對容貌慈祥的長壽老人的尊稱。
      宋張孝祥《畫堂春上老母壽》詞:“方瞳綠發對儒仙,歲歲尊前。”
      7.澄泓:水清而深。
      唐劉禹錫《歷陽書事七十韻》:“繭綸牽撥剌,犀焰照澄泓。”
      元劉祁《歸潛志》卷十三:“下潴為潭,澄泓湛碧,水螢鏡明。”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談異三故藩址》:“宮中泉眼以數十計,皆澄泓見底,石子如摴蒱然。”

      七絕·夏思
      鳥悅茲晨動夏聲,山溪流靄若鴻驚。
      蜩鳴蝶戲閑亭老,小寺袈裟不負卿。
      箋注:
      1.平水韻八庚,仄起入韻。
      2.鴻驚:鴻受驚而疾飛。形容疾奔。
      《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欻聳擢以鴻驚,時濩略而龍翥。”
      李善注引傅玄《乘輿馬賦》:“形便飛燕,勢越驚鴻。”
      3.蝶戲:謂蝴蝶飛舞嬉戲。
      唐盧照鄰《奉使益州至長安發鐘陽驛》詩:“蝶戲綠苔前,鶯歌白云上。”
      唐馬戴《雀臺怨》詩:“魏宮歌舞地,蝶戲鳥還鳴。”

      七絕·觀枧山瀑布
      林壑微茫次第晴,芭蕉獨守任平生。
      酷憐小滿飛寒瀑,況乃攜程聽夏聲。
      箋注:
      1.平水韻八庚,仄起入韻。
      2微茫:隱秘暗昧;隱約模糊。
      晉葛洪《抱樸子祛惑》:“此妄語乃爾,而人猶有不覺其虛者,況其微茫欺誑,頗因事類之象似者而加益之,非至明者,倉卒安能辨哉!”前蜀韋莊《江城子》詞:“角聲嗚咽,星斗漸微茫。”
      元鮮于樞《念奴嬌八詠樓》詞:“瀟灑云林,微茫煙草,極目春洲闊。”
      清曾國藩《黃仙嶠前輩詩序》:“智足以析天下之微芒,明足以破一隅之固,識之謂也。”
      華山《山中海路》六:“小鐵錘在巖石上敲擊著,山風回蕩著空漠微茫的回聲。”
      3.況乃:恍若,好像。
      南朝宋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詩:“周覽倦瀛壖,況乃陵窮發。”
      唐杜甫《江邊星月》詩之一:“余光隱更漏,況乃露華凝。”
      唐元稹《和樂天秋題曲江》:“況乃江楓夕,和君《秋興》詩。”

      七絕·小滿
      小雨何當獨自愁,乍晴凝待棗花幽。
      夜闌閑寺蛙鳴在,歸去來兮不必秋。
      箋注:
      1.平水韻十一尤,仄起入韻。
      2.凝待:專心等待。
      宋許棐《浣溪沙》詞:“方向柳邊揉碧縷,又從花畔并紅腮。不知凝待阿誰來。”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彭海秋》:“天大明,見馬上有小錯囊,探之,得白金三四兩。買食凝待,不覺向午。”

      七絕·心為形役
      心淋梅雨為形役,云夢他鄉不可期。
      守此終身何所累,閑愁紅萼復奚疑。
      箋注:
      1.平水韻四支,平起不入韻。
      2.心為形役:心神被生活、功名利祿所驅使,受到形體的奴役。形容人的思想不自由,做一些違心的事。
      【出處】晉·陶潛《歸去來辭》:"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讓心神為形體所役使。意思是本心不愿出仕,但為了免于饑寒,違背本意做了官。心,意愿。形,形體,指身體。役,奴役。既,表示動作、行為已經完成,此處可做"曾經"解。為什么悲愁失意。奚,何,為什么。惆悵,失意的樣子。

      七絕·養素
      玉醅不惑杖藜開,紈扇秋回莫等槐。
      欲寄相思庭月露,未央尺素幾時來。
      箋注:
      平水韻十灰,平起入韻。
      1.養素:修養并保持其本性。
      《文選嵇康<幽憤詩>》:“志在守樸,養素全真。”
      張銑注:“養素全真,謂養其質以全真性。”
      宋王禹偁《乞賜終南山人種放孝贈表》:“伏見終南山處士種放,山林養素,孝友修身。”
      《元史隱逸傳張特立》:“前監察御史張特立,養素丘園,易代如一。”
      2.杖藜:謂拄著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莖堅韌,可為杖。
      《莊子讓王》:“原憲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
      唐杜甫《暮歸》詩:“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云還杖藜。”
      宋蘇軾《鷓鴣天》詞:“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開牖有時邀月入,杖藜到處避人行。”
      3.紈扇:細絹制成的團扇。
      《西京雜記》卷二:“朱買臣為會稽太守,懷章綬還至舍亭,而國人未知也。所知錢勃見其暴露,乃勞之曰:‘得無罷乎?’遺與紈扇。”
      南朝梁江淹《雜體詩效班婕妤<詠扇>》:“紈扇如團月,出自機中素。”
      唐劉禹錫《和牛相公雨后寓懷見示》:“曉看紈扇恩情薄,夜覺紗燈刻數長。”
      清沈覆《浮生六記閨房記樂》:“八窗盡落,清風徐來,紈扇羅衫,剖瓜解暑。”
      4.未央:不久,不遠。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
      王冰注:“央,久也,遠也。”
      清龔自珍《燕昭王求仙臺》:“有氣自東南隅來者,冉冉兮若青云之始翔,藹藹兮若初日之未央。”
      5.尺素:指書信。
      《周書王褒傳》:“猶冀蒼雁赪鯉,時傳尺素;清風朗月,俱寄相思。”
      唐張九齡《當涂界寄裴宣州》詩:“委曲風波事,難為尺素傳。”
      清納蘭性德《采桑子九日》詞:“殘更目斷傳書雁,尺素還稀。一味相思,準擬相看似舊時。”

      七絕·默釣
      舟橫沙嘴欠從游,紅蓼分晴獨輟留。
      誰剪云裳裁倒影,絲風當午釣綸收。
      箋注:
      平水韻十一尤,平起入韻。
      1.默釣:獨自無言垂釣。
      唐韓愈《縣齋讀書》詩:“青竹時默釣,白云日幽尋。”
      2.從游:隨從出游。
      《論語顏淵》:“樊遲從游于舞雩之下。”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路喜從游,遇長沮、桀溺、荷莜丈人。”
      3.紅蓼:蓼的一種。多生水邊,花呈淡紅色。
      唐杜牧《歙州盧中丞見惠名醞》詩:“猶念悲秋更分賜,夾溪紅蓼映風蒲。”
      明張四維《雙烈記計定》:“秋到潤州江上,紅蓼黃蘆白浪。”
      清楊芳燦《滿江紅蘆花》詞:“紅蓼灘頭秋已老,丹楓渚畔天初暝。”
      4.輟留:停留,留止。
      《初學記》卷二五引晉棗據《船賦》:“溯無涯之浩浩,不抑進而輟留。”
      5.釣綸:釣竿上的線。
      北周庾信《周五聲調曲宮調曲四》:“澗途求板筑,溪源取釣綸。”
      唐方干《上鄭員外》詩:“潛夫豈合干旌旆,甘棹漁舟下釣綸。”
      清雷士俊《貽孫豹人》詩:“送老干戈際,秦川兩釣綸。”

      七絕·爺爺的粥鋪
      悠然一醉水云邊,和味星陳溯舊筵。
      別語笙簫何以默,雜英紛積總依前。
      箋注:
      平水韻一先,平起入韻。
      1.和味:適口之食。
      《禮記王制》:“中國、夷、蠻、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備器。”
      南朝梁沈約《三朝雅樂歌》:“實體平心待和味,庶羞百品多為貴。”
      2.星陳:謂如星宿之陳列有序。
      《漢書揚雄傳上》:“于是乃命群僚,歷吉日,協靈辰,星陳而天行。”
      顏師古注:“星陳,如星之陳。”
      漢張衡《東京賦》:“清道案列,天行星陳。”
      宋蘇軾《集英殿秋宴教坊詞問女童隊》:“清禁深嚴,方搢紳之云集;仙音彈緩,忽簪珥之星陳。”
      3.依前:照舊;仍舊。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榆白楊》“尤忌捋心”原注:“捋心則科茹不長,更須依法燒之,則依前茂矣。”
      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不能別立規模,依前還請攻討。”
      宋張先《南鄉子中秋不見月》詞:“今夜相思應看月,無人。露冷依前獨掩門。”
      《水滸傳》第二一回:“那婆娘復翻身轉又上樓去,依前倒在床上。”

      七絕·忽又今夏
      藍田玉暖幾時休,鳥集庭陰茗屋幽。
      忽又期程今夏旅,杜鵑迷蝶兩無求。
      箋注:
      平水韻十一尤,平起入韻。
      1.藍田:借指藍田之玉。
      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上:“﹝玉鞭﹞即天寶中異國所獻,光可鑑物,節文端嚴,雖藍田之美,不能過也。”
      2.鳥集:群鳥飛集。亦形容像鳥那樣成群聚集到一起。
      《漢書韓安國傳》:“今匈奴負戎馬足,懷鳥獸心,遷徙鳥集,難得而制。”
      三國魏曹植《七啟》:“鳥集獸屯,然后會圍。”
      3.期程:時間和路程。
      唐張說《蜀道后期》詩:“客心爭日月,來往預期程。”
      宋韓駒《送張右丞司赴召》詩:“病馬不辭遭掣頓,云鵬那復計期程。”
      元劉庭信《折桂令憶別》曲:“得官時先報期程,丟丟抹抹遠遠的迎接。”
      4.迷蝶:即迷蝴蝶。典出《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后因以“迷蝴蝶”指迷幻的夢境。
      唐李商隱《錦瑟》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亦省作“迷蝶”。
      明陳與郊《文姬入塞》:“玉帳貂裘,倘亦有并州故鄉之意,早難道邯鄲喚醒還迷蝶?”

      七絕·宅居龍眠河
      漏卮豈止尚城深,王粲征思耿愴沉。
      紫氣徐來東作納,廊橋一臥梓桑心。
      箋注:
      平水韻十二侵,平起入韻。
      1.漏卮:底上有孔的酒器。
      《淮南子氾論訓》:“今夫霤水足以溢壺榼,而江河不能實漏卮,故人心猶是也。”
      唐邵謁《秋夕》詩:“惡命如漏卮,滴滴添不滿。”
      明張居正《壽襄王殿下序》:“江海雖大也,以奉漏卮,則沒世不能取盈焉。”
      2.征思:旅人的思念。
      唐王勃《寒夜思友》詩之二:“云間征思斷,月下歸愁切。”
      3.耿愴:悲傷,凄愴。
      宋秦觀《答丁彥良書》:“竊味詩之大意,率多辛酸耿愴之旨。”

      七絕·苔徑
      承蒙邀約得歆歆,夏色無言淺復深。
      苔徑新聞塵影事,赫晞望履豈知心。
      箋注:
      平水韻十二侵,仄起入韻。
      1.歆歆:感動貌;欣喜貌。
      《《詩大雅生民》“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漢鄭玄箋》:“時則有大神之跡,姜嫄履之,足不能滿履其拇指之處。心體歆歆然,其左右所止住,如有人道感己者也。”
      晉傅玄《天地郊明堂歌天郊饗神歌》:“神之至,舉歆歆。靈爽協,動余心。”
      2.赫晞:炎暑熾盛貌。
      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法云寺》:“季夏六月,時暑赫晞。”
      周祖謨校釋:“赫晞,炎盛也。”
      3.望履:求見的謙詞。語本《莊子盜跖》:“孔子復通曰:‘丘得幸于季,愿望履幕下。’”陸德明釋文:“司馬本幕作‘綦’,云:言視不敢望跖面,望履結而還也。”
      宋陸游《投梁參政》詩:“回首長安城,未忍便萬里。袖詩叩東府,再拜求望履。”

      七絕·立夏
      不絕空山布谷音,高天遐仰屬松針。
      駐聽新雨黃昏后,滴落風輕草木深。
      箋注:
      平水韻十二侵,仄起入韻。
      遐仰:遙相仰慕。
      明高啟《顧榮廟》詩:“寡劣忝鄉人,因歌表遐仰。”

      七絕·惘然
      疏夢寥寥失舊阡,松迷金石竹林煙。
      憐忪笑影心泉苦,酒色婆娑亦惘然。
      箋注:
      平水韻一先,仄起入韻。
      1.疏夢:空虛的夢境。
      唐孟郊《秋懷》詩:“疏夢不復遠,弱心良易歸。”
      2.憐忪:愛憐其惺忪之態。
      清龔自珍《最錄南唐五百字》:“啼妝斂妒,冶夢憐忪。”
      3.惘然:失意貌;憂思貌。
      南朝梁江淹《無錫縣歷山集》詩:“酒至情蕭瑟,憑樽還惘然。”
      《新唐書宦者傳下李輔國》:“中外聞其失勢,舉相賀。
      輔國始惘然憂,不知所出,表乞解官。”
      明徐霖《繡襦記共宿郵亭》:“回首鄉關,望斷孤云惘然。”

      七絕·廬州情結
      喧囂夜永北城邊,離聚心思一樹煙。
      欲見伊人何僅見,晨風催發橛頭船。
      箋注:
      平水韻一先,平起入韻。
      1.離聚:分和合,聚和散。
      宋張先《夢仙鄉》詞:“離聚此生緣,無計問離聚。”
      2.僅見:只見;只在某種場合才見到。
      明文徵明《跋沈仲說小簡》:“其文學行誼皆有足重,而出處之跡不少概見,而嫁范女之事亦僅見于《浯溪集》中。”
      3.催發:催促出發。
      宋柳永《雨霖鈴》詞:“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明徐渭《雌木蘭》第一齣:“俺們也是從徵的。俺本官說這坊廂里,有箇花弧,教俺們來催發他,一同去路。快著些。”
      4.橛頭船:尖頭小船,此指私車。
      唐張志和《漁父歌》:“釣車子,橛頭船,樂在風波不用仙。”
      清錢謙益《送瞿稼軒給事南還》詩:“橛頭船里新茶灶,折腳鐺邊舊佛龕。”亦省稱“橛頭”。
      宋張元干《漁家傲題玄真子圖》詞:“釣笠披云青障繞,橛頭細雨春江渺。”

      七絕·寫于合肥
      卉前臺上緣駢立,同處迎宵盛宴樓。
      牽念他鄉唯戚戚,夏蟲私語月如鉤。
      箋注:
      平水韻十一尤,平起不入韻。
      1.駢立:并排而立。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辛亥游錄》:“山不甚高,松杉駢立,朿木棘衣。”
      2.同處:共存一處;同居。
      漢袁康《越絕書外傳記枕中》:“范子曰:‘臣聞陰陽氣不同處,萬物生焉。’”
      《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老妾二十年孀婦,子媳俱無,止與一婢同處。”
      3.迎宵:向晚,傍晚。
      唐韓愈《奉和虢州劉給事三堂新題西山》:“新月迎宵掛,晴云到晚留。”
      4.戚戚:相親貌。
      《詩大雅行葦》:“戚戚兄弟,莫遠具爾。”
      毛傳:“戚戚,內相親也。”
      三國魏曹植《求通親親表》:“退省諸王,常有戚戚具爾之心。”
      《南史謝弘微傳》:“混詩所言:‘昔為烏衣游,戚戚皆親姓。’”

      七絕·梨花落
      粉院閑墻暮酒醺,回看花雨雪紛紛。
      啼痕收掩誰謾覓,思逐殘鶯夢里聞。
      箋注:
      平水韻十二文,仄起入韻。
      1.花雨:落花如雨。形容彩花紛飛。
      郭沫若《雙倍的春天》詩序:“北京市民夾道歡迎,花雨滿天,歡雷震地,人人臉上都煥發出無上的喜意。”
      2.啼痕:淚痕。
      唐岑參《長門怨》詩:“綠錢侵履跡,紅粉溼啼痕。”
      元曾瑞《蝶戀花閨怨》套曲:“別后身屬新恨管,泥金翠袖啼痕滿。”
      郁達夫《春江感舊》詩之二:“絕無消息傳青鳥,認得啼痕在玉鉤。”
      3.收掩:收殮掩埋。
      許地山《危巢墜簡人非人》:“據她說,她親自收掩過幾次被槍決的同志。”
      4.殘鶯:指晚春的黃鶯鳴聲。
      唐李頎《送人尉閩中》詩:“閶門折垂柳,御苑聽殘鶯。”
      唐白居易《牡丹芳》詩:“戲蝶雙舞看人久,殘鶯一聲春日長。”

      【作者的話】以格律記錄生活,很有藝術感與儀式感。
      (文/金牛望月之劉李)

    作者:金牛望月之劉李

    發表評論 (已有0條評論)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人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品|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中文88|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激情综合色五月丁香六月亚洲 | 在线综合亚洲中文精品| 色综合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 | 国产精品国产色综合色|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麻豆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 | 婷婷色中文字幕综合在线|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激情|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 久久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一区精品| 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精品成人| 色综合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久|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欧洲|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区| 色婷婷99综合久久久精品|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av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鬼色| 色综合久久综合中文小说| 天天综合色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成人综合网站| 亚洲国产综合AV在线观看| 色天使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情| AV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 色综合婷婷在线观看66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绿色| 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 国内精品综合久久久40p| 久久综合久久自在自线精品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