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春山送客
申時送客醒三更,日影岑溪暗又明。
暗惜恒思駒過隙,鬢霜不作拂鵑驚。
箋注:
平水韻八庚,平起入韻。
1.申時:舊時十二辰制記時法。 指下午三時至五時。
三更:指半夜十一時至翌晨一時。
《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二?子夜變歌一》: “三更開門去, 始知子夜變。”
唐 崔顥 《七夕詞》詩: “ 班姬 此夕愁無限, 河漢三更看斗牛。”
2.暗惜:暗自珍惜。
唐 歐陽詹 《春盤賦》: “日惟上春, 時物將革, 柳依門以半綠, 草連河而欲碧。 室有慈孝, 堂居班白, 命聞可續, 年知暗惜。”
3.過隙:喻時間短暫, 光陰易逝。 《禮記?三年問》: “三年之喪, 二十五月而畢, 若駟之過隙。”
唐 竇常 《謁諸葛武侯廟》詩: “人同過隙無留影, 石在窮沙尚啟行。”
4.鬢霜:形容鬢發斑白如霜。
宋 梅堯臣 《依韻和誠之淮上相遇》: “形藁已能同散木, 鬢霜從聽著寒蓬。”
清 查慎行 《秋感》詩: “幾見白頭翁, 鬢霜復如漆。”
(文/金牛望月之劉李)
作者:金牛望月之劉李
版權聲明:本文發布于等風也等你 內容均來源于互聯網 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