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杏花巷
飛燕啄新柳,玉蝶戲扁舟。鴉鷗溯水嬉游,杳杳晚風柔。鄰舍書堂花瘦,稚子閑詞句讀,豆蔻小丫羞。裊裊碧絲扣,脈脈此情留。
花滿袖,催更漏,幾時休。春風不解,黃鸝千百轉低頭。翠葉難銜杯酒,百草流螢知否,葉底處凝眸。可奈香如舊,遙指杏花樓。
【序】
【江南春·燕語入詩行】梨雨蕩,百花香。扁舟經行處,臨水滿城涼。零零三兩人家處,燕語鶯聲春正長。
【更漏子· 夢牽腸】嫩苔旁,云水晃。窗外疏梅盡放。映翠竹,掩紗窗,偷瞧鄰里郎。 紅燭恍,梨云蕩,最是一年春釀。天低曠,樹頭望,夢時最牽腸。
【采桑子·醇香待風涼】風輕云水煙波蕩,燕語尋常。垂柳飛揚,鄰里三人乘蔭涼。 黃昏載酒西墻處,滿院生香。二八姑娘,柔情深裝待郎嘗。
【長相思·送君歸家】曲水流,挽小樓。春衫新裁燕雀留。烏篷歌悠悠。 嬌鶯羞,戲鴉鷗,杳杳鐘聲鳴不休,又過一葉舟。
唐朝大曲有《水調歌》,據《隋唐嘉話》,為隋煬帝鑿汴河時所作。宋樂入“中呂調”,見《碧雞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頭”,此殆裁截其首段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韻。亦有前后片兩六言句夾葉仄韻者,有平仄互葉幾于句句用韻者。
前片第三、四句,后片第四、五句,可作上六下五,也可作上四下七。平仄可出入處頗多,須善掌握調配。
【詞譜】
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平中,中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中仄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韻)。
中中中,中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韻)。中仄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韻)。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韻)。
(文/顧沐)
作者:顧沐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