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自有“四不像”
直到現在,我還會時常翻看這些我曾經購買過的書。其中有安妮寶貝、韓寒、舒婷、徐志摩、王小波、錢鐘書的,甚至還有本清末黃世仲的《太平天國》。
我試圖從這些書中結合出屬于自己的一種既幽默又頹廢且又富有詩意甚至還帶有一點古典風味的文風來。不幸的是因為我自己底子淺,又不具備錢鐘書的過目不忘的能力,所以至今結合出的也只是不倫不類的“四不像”。縱使是四不像,但我想總比現在的許多只愛玩游戲卻什么書都不讀的要好。雖然我這也稱不上什么讀萬卷書,更沒有什么精力、時間和財力去行萬里路。但至少就光這些書,也讓我從21世紀的現代,到文革時期,再到民國,再到清末那么信馬由韁的逛了一圈,雖然這也談不上有多大的收獲。
但很奇怪的是這么多年來,我從來不看像卡耐基寫的對交際能力和能改變我們命運有用的書,雖然在十八九年前,在我還上高中的時候,就早已耳聞卡耐基的大名和他寫的《人性的弱點》。因為那時我就覺得:是人都會有弱點,而弱點往往就是我們的優點。正如你隨遇而安,會被人說成不思進取;你志在四方也可能會落得個好高騖遠。是人不是神,只要我們是人,我們的這一輩子都將被這個詛咒束縛著。得到的未必是真的得到,失去的也未必是真的失去。
就算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么強大的人也一樣,他們的弱點也始終伴隨著他們的一生。他們某一方面的弱點甚至可能比我們普通人更不堪一擊。他們擁有的越多,他們害怕失去的,或者說事實上就失去的也就越多。
比如說扶蘇之死、比如說“巫蠱之禍”導致的戾太子劉據之死、比如說“玄武門之變”、比如說千古疑案“斧聲燭影”,盡管他們內心里可能也向往過平常百姓們的父子、兄弟之間的燭光晚餐,把酒言歡。可是他們都注定著要失去著這些人間至親的親情——父子之情,手足之情——你說他們到底是得到還是失去呢?
前段時間看了一部很文藝的電影叫《無問西東》,里面的女主人公王敏佳給了我很深的感觸。她從小編造了一個和毛主席合國影的謊言,再不厭其煩的說給很多人聽,也許是因為她人性里的弱點——虛榮心。后來她又被一群不明真相的群眾給打毀容了導致她有自卑心理的弱點,也許是她怕她的容貌會讓陳鵬“顏面受損”。但她的這些弱點難道也不正是她的優點嗎?而且整部電影里,我也非常的想知道王敏佳和陳鵬的最終結局,可是影片最終卻保留了余地,留給我們的是更多的想象空間。也許這也是導演抓住了觀眾都有“好奇心”這個弱點,但我們能說這個弱點就是缺點嗎?這個弱點不正是當今這個金錢至上、娛樂至死的社會里所需要的對于純粹的、美好的愛情殘存不多的一點點希望和憧憬嗎?
(文/倚窗聽雨)
作者:倚窗聽雨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