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隱居
在我很小的時候,大約也就十歲左右的樣子,我的內心里就不知怎么的生產出了要隱居山林的夢想。究其原因,我想大概是因為那時幼小的我受了一些港臺武俠劇的影響。因為但凡里面的武林高手,最終都會退出江湖,歸隱山林。不求錦衣玉食,只需茅椽蓬牗、瓦灶繩床就好。閑來無事時,或泛舟而游,或打獵捕魚,或彈琴賦詩,或踏月賞花,看著好不浪漫,讓人羨慕不已。
也許你們會說,隱居就是逃避現實,是不思進取的表現。但我要說的是,那時的我都還不知道“逃避”和“進取”是什么意思,甚至可能都還不知道這幾個字怎么寫,又何來的逃避之說?及至后來,我又學了陶淵明和王維的一些詩詞后,覺得對于隱居的夢想又多了一層理論和真人版實踐上的可行先例。
也許你們不明白的是,他們為什么放著好好的官不做,非要跑到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去種菜賞花?但也許我能明白,那本質上只是因為一些感性的人對于詩情畫意的生活的向往,正如陶淵明他自己說的“性本愛丘山”。但如果你們非要說他這是“裝”,并以你們自己世俗的愛好和眼光 說:哪有人不愛金山銀山和江山,卻只愛丘山的?。磕俏乙矡o話可說。
事實上,人各有志,正如《笑傲江湖》里的岳不群、左冷禪和任我行之流,永遠理解不了劉正風和曲洋的高雅一樣。而且我對于“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山林”的這種說法也不是很認同。在大城市這么個車水馬龍、喧囂繁華的地方,又加之空氣污染這么的嚴重,何談隱居?也許這不過是一群想卷土重來、不甘寂寞、伺機而行的野心家們的托詞罷了。不真正的隱于山林,又怎么能真正的體會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文/倚窗聽雨)
作者:倚窗聽雨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