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紅塵深處,款款而來
許久未見,還是那般清淺、淡然,不經讓人恍惚,紅塵究竟是一抹素沙還是一杯灼喉的烈酒?她安居于這渾濁的世間,體驗這繁雜的情感,是為何?
古人為她的款款而來,題寫了很多美妙的愛情故事。那些有才、心地善良、思想端正、勤勉持家的書生在古人的筆下,綻開一朵朵奇妙的情花。即使愛而不得,也有妙筆生花的支持,一次次翻越磨難的山頭,趟過世俗門第的渾水,攪亂不良的官場風氣,最終得上天垂憐,心心相惜,攜手白頭。這是清代蒲松齡筆下的紅塵,不拘小節,美好而浪漫,堅貞而執著。
她曾攜一束曼珠沙華站在歷史長河,為眾生解讀悠久的歷史前緣。只是歲月未曾在她臉上留下痕跡,卻悄悄把古樸鐫刻于她簪發的木釵上,隨著那滿頭青絲蝸居在發梢。抬頭、挑眉,熠熠生輝的眸子中開始旋轉著那些故事。那一瞬間,我看到了許多詩人的憂愁,百姓的苦難,人間的災難以及她嘴角那彎淡苦的笑意,自紅塵深處來。
飛速旋轉的畫面模糊了雙眼,能看到的不過是一些零星片段。眉眼彎彎,滿面苦愁的李清照身孤影地坐在鏡子面前,呆呆地看著窗外的海棠,淚水漣漣,“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小雨淅淅瀝瀝打濕了窗外的景物,卻依舊擋不住那因相思而哀愁的清淺目光。又是誰在可憐那澗邊的幽草,為它不知該向何處生長而愁苦?何必悲傷,如奮進,終會有伯樂,終會有一襲之地,終會得到他人認可。
轉眼,便又看到了醉酒的李白,詩興大發,拿起筆墨,豪邁潑寫下《將進酒》。身居危茅,體弱多病的杜甫,腳踩涼水,單薄衣衫站在不漏雨的一片茅屋下,看著那積雨成滴的塌,捻起一縷亂糟糟的胡須,幽幽嘆道“國未安,家何為?”這夜的雨下得很大,幾乎快把茅屋都毀了,但他依舊沒有挪到,只是任那雨水淋打在單薄的補丁衣上,任那思想飄蕩在家與國之間。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一個個片段閃過,讓人不由得驚心她的深度與沉著,在那一刻,孟姜女哭倒長城以及竇娥冤的故事,似是一幅幅畫卷慢慢展開,一個深刻的道理立刻就清晰上頭“不是不為,而是難為。”誰不想在紅塵深處驚起波瀾、留下足跡、刻畫標記,可惜都被現實打破,歸于喧囂。
也不缺乏現世的人把她美化、裝點、夸大、玄乎,但這些似乎只是表面的繁華,深度的缺陷,讓人一次次噓吁,“尋美,在眼前呼?是與否?否及否?”或許那些有深度的正在淺眠,不被人發現,樂于自得。浮華、焦躁,造就了激進的我們,產生了精美繁多的東西,卻一次次忽略了重要的部分,丟失了靈魂的深度……
如果,有一天,我開始朝著那些浮夸精美的方向走去,漸漸遺失了本性,請一定提醒我“繁華深處款款而來的是寵辱不驚,是淡然的心魂。”美是有質地的,有深度的,而不是人云亦云,逐世夸風,采擷云端做背,假以高深登天,直觸青云。
遺忘了許久的她,終是從紅塵深處來,這一刻,方才懂,為何款款而來?那是一種歷經歲月沉靜的淡然,星月輝映的自信,山河賜予的氣質,古人筆下的美夢與災難。
紅塵深處有人家,身襲紅裳,腰著鈴佩,翻手為塵,覆手為史。眉眼彎彎,玉容清淺,眸光淡淡,三千青絲撫繁華,一根古樸木簪鐫刻滄桑……
(文/慕郁憬)
作者:慕郁憬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