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小猴子下山》
前些日子,為了響應專家的號召,我一直把自己囚禁在家中。閑來無事,在百無聊賴之中,很偶然的在一本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書中翻到了這篇《小猴子下山》。瞬間記憶翻騰,童年的往事猶如排江倒海般不可抵觸的向我的思緒涌來。
我清晰的記得,二十多年前在我還上小學一年級時,也是學過這篇課文的。我不但記得,而且我對自己當時內心里的一些幼稚的想法還記憶猶新。我當時應該是這么想的:假如我是這只猴子的話,我掰了玉米棒后再看見桃子,我肯定先把玉米棒就近藏起來,再去摘桃子。摘了桃子后又看見西瓜,我會先嘗幾個桃子后再去摘西瓜。摘了西瓜,又看見一只小兔子,我就拿西瓜直接把兔子給砸暈……
沒錯,這些的的確確是我當時在學這篇課文時異想天開卻又真實的想法。盡管語文老師在歸納這篇課文的中心思想時說是用它來教育我們做事情不要三心二意。盡管現在想來,我當時完全是低估了兔子奔跑起來的速度,如果那猴子真按我的方法用西瓜去砸兔子的話,最大的可能是它把西瓜砸的稀巴爛,但兔子早已跑得無影無蹤了。然而童年的美好不正是源于它的幼稚和異想天開嗎?
當青春的余焰燃燒殆盡時,青春就像一朵枯萎了的花朵一樣在殘風中凋謝,我不再指望它能在一場春雨中復蘇重生。而童年的記憶,依舊盤踞在我的心頭,雖無跡可尋,卻歷久彌新。
(文/倚窗聽雨)
作者:倚窗聽雨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