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和思想
語言和思想是捆綁在一起的,語言它不是工具。也并非我們人類獨有的特征。當我們有了思想的時候,就慢慢開始產生了語言。就像我們在讀書的時候,我們沒有讀出來,但我們腦袋里卻已經有了那種默讀的聲音,不是嗎?
等等!那先天性聾啞人了?或者說先天性聾啞瞎的人呢?因為從出生他們就沒聽到聲音,導致他們也不會說話,但他們也有語言,只是可能沒有我們那么豐富,語言的范疇,不僅僅局限于文字,更不局限于說出聲來,他們可以通過觸摸,手勢,等等肢體動作來表達他們的思想,就像川端康成筆下的花子,摸著震動的火車軌,她就會想到她的父親。
思想它像船,而語言它像水,水可以使船停泊在更多的地方,就是說我們可以利用語言,傳達給更多人。但是沒有水,船它還是在那里,思想還是在那里,思想是不會變的。人之所以叫人,因為我們有思想,正是因為我們有思想,慢慢的就出現了簡易的語言,在人類漫長的進化中,隨著我們頭腦更發達,我們思想也隨之更豐富,我們的語言也隨之得到進步。正是有了思想,我們有了詩歌,當我們讀古人的詩詞時,就會產生深深的感觸,語言它好像就是一種思想,我們很容易就慣性的從文字中知道作者的思想,即使這種想法,你無法用文字寫出來,但你腦袋卻已經有了這種想法,只是它比較模糊罷了。細細想來,語言和思想的卻是不可分割的。
當你問三歲小屁孩,你的理想是什么?小屁孩可能會說,什么是理想?而我們卻自然而然的認為小屁孩是知道理想是什么意思的,其實我們自己都不太明白,因為我們問這個問題時我們從來沒有質問過自己。當我們問青少年理想是什么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說我想成為什么什么樣的人物,達到什么什么樣的境界,然而當我們在次追問,那理想是什么意思呢?(可能這時候你的注意力還是在那些青少年身上,你還是沒有把問題放在自己身上來研究)這時他們可能一時半會說不出來,就算說出來,難道這不是他們所表達的自己的思想嗎?認知不同我們對理想的含義也會有所偏差,不是嗎?
當我們描述顏色時,我們知道那個顏色,可有些人卻不知道怎么描述,當我們要傳達給別人時,語言就至關重要了,描述不同程度的紅色時我們就有不同的表達,如:深紅、磚紅、血紅、紫紅、好了我的知識量有限,當我們看到這些詞匯時,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那個顏色。我們能夠通過這些詞匯聯想到這些顏色,第一,因為我們是懂中文的。第二,我們在這方面的認知是相同的。
中文可以用來交流傳達信息,所以它是語言。它的優點有很多,第一,它美,字形之美,發聲之美,中國人講究對稱,天圓地方,中國人講究平仄,講究押韻,講究抑揚頓挫,所以它帶來了不同與其它國家語言的一種獨特之美。第二,它簡單,表達簡單,這是優點也是缺點,有時我們說話表意不明,或者一語雙關,這就會給聽的人造成極大的誤會,這個時候他內心的想法就與你恰恰相反,不同人的想法,會把他們自己帶入不同的意思中去。
因為思想讓我們產生了語言,但語言同時也束縛了我們的思想,寫詩填詞也算是一種語言,當我們過度追求其形式之美,它就會開始限制了我們的思想。為什么當我們有了思想時,而我們卻寫不到紙上?那是因為我們的思想還不夠明確或者太模糊了,(就像我寫詩時總是想到開頭怎么寫,就匆匆忙忙下筆了,因為我不夠明確,思想太模糊了)你腦袋里的目標計劃,在腦袋想想是永遠是不夠的,你只有明明白白的把它寫出來,做出來,我們才算是明確了目標和計劃,如果你寫不出來,你做不出來,那么說明你沒有明確,或者說你的思想是不夠清晰的。
?。ㄎ?楊萌萌)
作者:楊萌萌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