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能講生活,生活卻從不講道理
【01】
我們重慶奉節有道美食叫“空洋芋”。
用特有土法連皮先期泡制,然后再用高山臘油慢炕,待外表呈金黃色時撒上蔥花、花椒起鍋上桌,香味直飄口鼻,讓人食欲大增,深受大家喜愛。
我媽做空洋芋尤其喜歡把洋芋弄得外皮金黃酥脆,外面裹著一層薄薄的鍋巴,里面的洋芋又綿又軟,特別好吃。
我小時候吃飯有個習慣,好吃的東西要留到最后吃,不好吃的東西總是最先吃完。我吃空洋芋的時候總是用筷子把外面的一層鍋巴戳下來,留到最后慢慢享受。我媽見我如此操作,說我將來一定是個能吃苦的人,然而我媽失算,我現在是個好逸惡勞的家伙。
我讀小學和中學的時候,經常將我這個習慣當做素材寫進作文里,很是好用。
小學時的作文里,我寫我們應該先苦后甜,年輕的時候多努力多奮斗,把能吃的苦都吃了,老了才不會后悔,才能享受甜美的果實。總而言之就是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中學的時候,我在作文里感慨:有花折時堪需折,莫到無花空折枝,亦或是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因為中學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小時候吃空洋芋從來沒有把鍋巴吃完過,因為等我吃完沒有鍋巴的洋芋就已經飽了,再吃鍋巴時已經沒有多少食欲了。那時候,我就想,我應該先吃喜歡吃的,最后再吃不喜歡吃的,我小時候真傻!
然后,我吃飯時就開始先吃自己喜歡的食物。
不過,漸漸地,我發現自己那個吃飯的習慣已經不知不覺沒有了,既不想著先吃喜歡的,也不想著先吃不喜歡的。我不再挑食,已經沒有什么食物能夠讓我覺得好吃或者不好吃,在我的碗里,它們都是食物,被我一視同仁,輪番下肚。
后來,我想著,如果下一次用這個素材,我能寫個什么主題的作文呢?
可能是:我們會成長得百毒不侵,能淡定的把酸甜苦辣照單全收?
也可能是:如果足夠認真的生活,苦難和幸福都能淡然視之?
甚至有可能是:眾生平等?
【02】
直到昨天,我看見一個有趣的定律,跟我這個情況很像!
這個定律叫蘋果定律:
如果一堆蘋果,有好有壞,你就應該先吃好的,把壞的扔掉,如果你先吃壞的,好的也會變壞,你將永遠吃不到好的,人生亦如此。
錢鐘書也說過類似的話:
天下只有兩種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壞的。不過事實上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
你瞧,同樣是先吃什么,后吃什么的事情,從N叫角度能說出N個道理來,并且這N個道理看起來都十分的有道理。
可見,道理是道理,生活是生活,人生是人生。
沒有什么道理能夠將生活或者人生一言以蔽之,相反,可能一件小事能夠發散出萬千個道理,怎么解釋都是說得通的。
【03】
我最近特別喜歡刷微博,刷知乎,上網上得都有點魔怔了!什么話題都要去插幾句看法,發表幾句評論,話說得多了,脾氣就容易上頭,動不動就要跟人爭論一番,不說到別人心服口服不罷休!
阿彌陀福,戾氣太重!
今天上實訓課,因為一些原因我劃了兩節課的水,抱著手機跟許久沒聯系的閨蜜聊天。
閨蜜發微信:最近在干啥?跟我分享分享你的經驗和感悟唄!
經驗和感悟?
沒有感悟!
我這幾天只有跟人爭論的心得!
我理了理思緒打算跟閨蜜扯一扯最近的熱搜和時事,就XX事件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洋洋灑灑一大段字打完后,馬上就要按下發送的按鈕,閨蜜說她上班好累,讓我說點開心的事情。
我把打好的話一個字一個字刪掉,忽然如夢初醒:我是不是最近閑得慌才關注些有的沒的!
閨蜜每天早起上班,她是做服務行業的,每天接觸到的客戶五花八門,跟客戶聊天能聊到懷疑人生:有朝九晚五的成功奮斗史讓你愧不自如,有燈紅酒綠的瀟灑人生能讓你羨慕不已,還有多災多難的堅強事跡讓你心酸難受……
人生百態,我卻在跟一群跟我隔了一根網線的無聊家伙們敲鍵盤?
罪過罪過!
更何況那些爭論不休的事情就如同先吃好蘋果還是先吃爛蘋果一樣,總有不同的道理。
我們拿道理講生活,生活卻從來不講道理!有什么好爭論的呢?
還是好好過日子吧,多閉嘴,少評論,保留看法,正義感放心中合適的時候再拿出來,做個安靜的美女子!
(文/暖風)
作者:暖風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