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
每天上下班,總會路過一條快要廢棄的路,路兩旁是許多年的老榆樹,透過遮天蔽日的枝葉,知了的鳴叫聲此起彼伏!這才感覺到時光悄無聲息的流走,荏苒中又是一個夏季!
那鳴叫聲是那么的熟悉,忍不住的哼唱起: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的叫著夏天……多么熟悉的童謠,沒有忘記,卻有多少年未曾哼唱了……當再次哼唱起,喚醒了埋在時光塵土里的往昔……
記得兒時,房屋的周圍都是蔥郁的大樹!每當夏天的時候,家的周圍一片喧鬧,知了聲此消彼長,有的像男高音,高亢、激昂!有的像歌者,委婉的聲調,優美的旋律!有的像忘詞兒的人,總是唱著喜歡的那兩句“知了,知了”!中午,這聲音對于勞作的人們總是那么讓人煩躁,對于孩子來說卻是誘人的!
那時夏天,抓知了是我們一群孩子的樂趣!特別是天氣晴朗,陽光火熱的時候,知了叫的格外歡,格外熱鬧!孩子們三五成群,去矮一點的樹林里尋找知了。大部分都是赤手空拳,但也有拿著自己做的捕蟬神器——用一根長長的竹竿,竹竿頂上綁上一個巴掌大的樹杈,然后找來幾張蜘蛛捕網重疊的裹在樹杈上,這就成了捕蟬神器了!
不過,大多數還是喜歡空手抓知了!知了喜歡在樹的枝條上,或者幼樹上,往往在伸手夠不著的位置。知了可是個聰明的家伙,同一種知了,喜歡不一起唱歌,常常是一個即將唱完,另一個會在不同的方向接著唱,而且一曲高歌后會馬上飛往另一棵樹!
起初,知了的鳴叫聲,我們把它當作指引的信號,尋聲而去,可總是到了地方,它也盡情唱完了一曲,飛走了,讓我們撲了個空!當我們再次聞聲去找時,也大概如斯吧!忙活了好久,也是只聞知了一曲曲的歡唱,未曾捕捉到一只,而且我們也都是滿頭大汗!
后來,我們干脆分散行動,開始地毯式搜索!這下方法就對了,許多知了都只是蟄伏在樹上,并沒有叫,高處的,可以用捕蟬神器,或者扔小石頭把它趕走,說不定會落在矮處。聽見在樹枝叢中鳴叫的,卻又看不到的,一把沙土撒去,它準會拖著余聲倉惶飛去。至于矮處的,那就是我們最佳捕捉對象了!
捕捉矮處的知了,最需要的就是有耐心和細心!身體小的知了警惕性最高,特別是叫的時候往往還不停的移動身體!其次,潛伏在樹上的知了,你仔細觀察,有的并非靜止不動,有的在以比蝸牛還慢的速度向上或者向側面移動,這樣情況下的知了也是最警覺的了!最好抓的知了是在它正在唱歌歡快的時候!那也需要很有耐心加小心了!
當發現可以伸手夠著的知了時,先觀察下地面,好在捕捉時移動腳步心里有數,把手五指并攏彎曲呈勺子狀舉起來,放在面前,但不能阻礙視線,然后寧神靜氣,屏住呼吸,躡足潛蹤,慢慢的向前挪動腳步,距離差不多了,緩緩的把手向知了靠近,當發現原本靜止蟄伏的知了突然有了細微的動作時,立即停止前進,保持姿勢,等它重新靜止再開始繼續靠近!在距離差不多五六公分的時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向知了罩去,常常隨著知了一陣驚恐的悲鳴聲,手到擒來了!
被抓的知了就成了我們的玩寵了!用根長長的細線,系在知了的一條腿上,抓住線的那一頭,像放風箏一樣跟著跑!有的伙伴常常一不小心沒抓住線,知了拖著長長的線飛走了,那線在空中像波浪一樣的蜿蜒著,偶然間有那么一回,線被樹枝掛住了,知了竟然以線為軸,繞著樹枝畫起了圓,直到它再也飛不動了,像天幕毛蟲一樣垂掛在那!于是,我和小伙伴們像是發現新大陸一樣開心,就把抓住的知了系在了樹枝上,比比誰的知了畫的圓多!再后來有個伙伴突發奇想,把兩根系著知了的線連在一起,結果精彩了,兩只知了向著不同的方向拍打著翅膀,常常會在空中打著轉落在地上!偶爾有一次,知了竟然掙扎的撲騰著翅膀,系著線的那條腿斷了,飛走了,落在樹枝上時,已是搖搖欲墜!心里有種莫名的罪惡感!于是,以后每次抓住了知了,還是那么玩上一次,玩累了就把它放在樹上,讓它休息!有時還找個小紙盒,給它當做小屋!最后還是把它放飛了!
或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內心深處覺得知了也是條生命吧,就不再去抓知了了!漸漸的,知了仿佛被我遺忘了!直到某天,有人說知了有的在地下居然要生活17年才會爬出來過上不到一個夏季就死去了!
我感到好奇和震撼,也是抱著帶有懷疑的態度去查閱了關于知了的知識,原來果真如此!
原來,在地下生活17年的知了是一種產于美國的周期蟬,它們在地下生活17年才會爬出來羽化尋找伴侶,繁衍生息!也不過幾十天的時間便死去了!之后16年的時間里再也不會出現,直到第17年再次喧鬧一個夏季,爾后繼續銷聲匿跡!
知了在地下一般至少要生活3年,也有5年,7年……但都是質數年!科學家解釋是為了避免和其他類別的知了搶奪地盤和食物!也是為了躲避天敵!知了出生時就沒有父母的呵護,在土壤里自生自滅至少3年,然后在黃昏后掘土而出,開始羽化!在羽化的過程中,若是被驚擾,知了將會是終生殘疾,要么不會飛,要么是啞巴……
當了解了知了的生長史,心中不由的感嘆:它是多么的不幸,卻又是那么的堅強、勇敢與執著!
知了,學名蟬!我不知道古人是如何創造“蟬”這個字的,但從這個字面而言,我給它的解釋是孤單的蟲子!
是??!它是孤單的!出生時,父母早已雙亡,天生是孤兒!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一般至少3年,甚至17年!好不容易來到光明的世界開始繁衍,能找到伴侶已是幸運了!更大的不幸是卻是在交配后,準知了爸爸和準知了媽媽先后死去,留下幾百個孤單的未出生的知了寶寶!這或許就是它們的生活注定了自己的命運吧!但也正是如此奇特的一生,保證了它們不斷繁衍生息!
知了在食物鏈中是最低等的昆蟲了!在地下生活的時光中有著土層的掩蓋還算安全,但從土中露頭那一刻起,每分每秒都處在生死關頭!它的天敵太多了,地上爬的,空中飛的……縱然如此,它們還是一往無顧的從地下來到這個光明的世界。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有位古詩人曾這樣借蟬詠志!是啊,知了在高樹上鳴叫,并不是為了表明它是多么高尚的品格,而是它們在和同類交流,更多的是雄知了吸引雌知了!這讓我不由的感嘆,知了是多么的勇敢!因為它們的鳴叫會吸引來諸多的掠食者!縱然如此,它們依然無畏的高歌縱情!一般會鳴叫的是雄知了,雌知了是不會叫的!我是否可以這樣理解:雄知了叫聲是為了告訴雌知了它在這,這樣,雌知了可以知道伴侶的位置,但不會把自己暴露在掠食者的目光里!果真如此,我想每個男人也該像雄知了一樣勇敢無畏而又充滿愛心……
?。ㄎ?流夢飛揚)
作者:流夢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