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冬
曾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句話:“長大后,當我踏上離開家鄉的列車,從此故鄉只有冬,再無春夏秋”。
初次讀到類似的語言是來自朱自清的《冬天》,那時還在上高中,回家的次數還算頻繁,對于這句話并沒有太多感觸。直到上了大學,哪怕是暑假,也為了那一份經歷漂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工作以后,當我再次讀到類似的文字,只覺得頃刻間空氣中彌漫著思念的氣息,絲絲入骨,難以忘懷。
年二十八,當我拖著疲倦的身體回到故鄉,沒有想象中的興奮與激動,卻讓身心得到了一種釋放,腦海中浮現出家人朋友歡聚一堂,吃完睡,睡完吃的場景。
剛放下行李,坐在家門口的長板凳上,忽然感覺附近有人朝我走來,她邁著略顯沉重的步伐,走到我的身旁,用顫抖的聲音說到:“老弟,你回來啦”。我起身,湊近她的耳邊,加大音量說到:“對呀,剛剛到家”。她嘴里念叨著:“回來就好,回來就好”。我看著她,扶著墻壁回到自己家門口的小板凳上,嘴里還絮絮叨叨的說著:“大孫子怎么還不回來,都要過年了”。她是我的鄰居,今年已經92歲高齡了。
大年三十那天,她的大孫子由于工作原因,要晚上才能到家,那一天我貼春聯時她在門口等著,我幫忙處理好食材后又發現她在門口坐著,這一天,在我目光所及之處,她一直沒離開過那里。時不時向熟人問一聲:“我大孫子什么時候回來?怎么還沒到家?是不是不回來過年了”?
就這樣一直到我吃完幾場年夜飯回來,她又起身過來問我,話音未落,一束車燈照在她的臉上,她嘴里說到:“大孫子回來了”。說完便急忙往車窗內張望,斌斌(她的大孫子)下車,我跟他問好后,跟他說到:“你奶奶已經等你好幾天了”。我轉身回到自己家中,余光掃到老奶奶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回想過去的十來年時間,從一位熱心、善良,到已經有點神志不清的老奶奶。變的是她的容顏,不變的是她那幾十年如一日的守候。不管是對于我,還是對于她的大孫子,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思念,一種難以言表的感情。
我不知道這種等候還有多少年,但是我明白,等待的人是幸福的,被等待的人也是幸福的,希望它可以一直延續下去,越久越好。
袁泉在《朗讀者》節目中對董卿說過一句話,讓人淚目:“你在路上隨便碰到一個路人,都是別人做夢都想見到的人”。
在那剎那間,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在你前進的道路上,有人會永遠陪你在身旁,好好珍惜身邊的人,你最好的報答就是——默默的努力!
(文/故事講到了哪……)
作者:故事講到了哪……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