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拒絕--隨波逐流
昨夜寒風(fēng)起,我靜靜的臥在床上,聽著舍友熟睡的聲音,因為下午下班后睡了一會兒,此刻我久久難以入眠。
突然,一個問題閃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書與人之間有著怎樣的關(guān)聯(lián)呢?
這時,一段話蹦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書架上陳列擺放著各種書籍,我們選擇性的去挑選那些吸引我們的書,將書打開,一點一點的去翻閱、去感受、去領(lǐng)悟。
有些書因為封面或是書名,亦或者純粹是因為選擇者自身的某些特定的情感,而將其吸引。選擇者可能會打開翻閱上幾頁,便將其合好放回原位。
有些書可能乍一看并沒有在第一時間將選擇者吸引,但在某一個無意與偶然間,選擇者打開了這本書。他翻開書封與尾頁,速讀前言與目錄,品讀故事的開頭,流連故事的結(jié)局。
當(dāng)選擇者依依不舍的將書合上時,他不禁感慨:真是一本好書啊!這個時候,這個選擇者的身份已經(jīng)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了微妙的轉(zhuǎn)變——他從選擇者成為了一名讀者。
有些書,則會被選擇者選中,購買回家。在這些書中,選擇者會在某個午后,坐在自家的書房、陽臺、客廳、亦或是臥室里,將它們翻開細細品味。有的書會在書架上漸漸的蒙塵,最終淪為裝飾。
有的書則會讓選擇者著迷,讓選擇者一遍又一遍孜孜不倦的品讀。這些書,雖然選擇者對其已經(jīng)是十分愛惜,可在經(jīng)年累月之后,書頁仍起了卷兒,甚至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破損。當(dāng)然,這些書的內(nèi)容與厚度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增加,因為里面寫滿了選擇者的心聲。也只有在面對這些書籍時,選擇者才會化身為讀者。在其他的時候,選擇者仍舊是選擇者。
以前學(xué)生時代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一本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有很多人曾嗤笑言:夸張!命運是那么容易改變的了?看一本書就可以改變了?但這句話卻無疑是正確的。只是嗤笑的人沒有辯證的去看這句話,更沒有真正理解這句話中“一本書”所蘊含的真正含義。
以前曾在一個冬日的爐火旁,聽父親講過這樣一個故事。父親在上中學(xué)的時候,和班級里的第一名做同桌。那個男生家里很窮很窮。他冬天穿著破洞的單衣,大雪天里赤著腳來上學(xué)。實在是太冷了就跑上幾圈暖暖身子。這個男生很喜歡閱讀,那時候沒有什么課外書籍,老師便常常將自己的一些書籍借給他閱讀。
后來,有一段時間學(xué)校里留傳了很多不良內(nèi)容的雜志書籍,這個男生卻迷戀上了這些。他不論是上課亦或是課間都抱著那些書籍看個不停。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他看了一本又一本。
最終,那一年的中考,班級里面有三個學(xué)生順利考上了高中。一直是第一名,一直被老師們給予厚望的他卻沒有在這三個名字之中。第二年,他便獨自去了外面闖蕩。
在許多年以后,當(dāng)年考上高中的那三個同學(xué),皆有了體面的工作,孩子們都相繼步入大學(xué),家庭幸福美滿。而年過四十的他,仍在異鄉(xiāng)漂泊奔波,他的四個孩子們也在中學(xué)時代便早早的離開校園,外出打工。
聽完父親講的這個故事后,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的一個朋友。學(xué)生時代,她的學(xué)習(xí)成績在我們年級排在中等,但是她很喜歡閱讀。她所有的課余時間都在圖書館和書店里度過。那時候如果有誰要找她,一看她不在教室里,我們班的同學(xué)就會異口同聲的告訴對方:“你去圖書館找一下,她肯定在圖書館。”
圖書館倒數(shù)第二排那個靠窗戶的位置多年來一直是她的專屬座位,她喜歡那扇綠色的格子窗,喜歡窗外郁郁蔥蔥的樹林,喜歡暫停枝頭的歌聲。七年來,她在這個小小的一方世界里,在一個又一個的午后時光中,輕輕的翻閱了一本又一本的書籍。
她喜歡《古詩十九首》、《唐詩宋詞》、《初刻拍案驚魂》、《桃花扇》、《墻頭馬上》、四大名著、《三言》(《警世通言》《喻世恒言》《醒世名言》);她喜歡《百年孤獨》、《麥田里的守望者》、《莫泊桑短篇小說集》、《小公主》、《安妮日記》;她喜歡《梵高傳》、《牛氓》、《兄弟》、《米》、《人生》、《皮囊》、《我們?nèi)贰?/p>
學(xué)生時代的她一直是獨來獨往,一個人上課,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回家,一個人去圖書館,一個人逛書店。大家都覺得她很孤單,但她自己知道:她有著很多很多,很卓越的朋友。她常常和這些作家、畫家、音樂家名人們在書中無聲的交談。
那一年,她的高考成績平平,僅僅剛好過了二本線。她帶著自己花費三年時間寫成的三十多萬字的第一本書籍,去參加了名校的單招。最終,她憑借自己豐富的學(xué)識與修養(yǎng),以面試全校第一的成績被一所985名校優(yōu)先錄取。
我不禁感嘆:原來,一本書確實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到底什么是“一本書”的真正的含義呢?或許便是:當(dāng)我們選擇翻開的是有益的書籍,那在我們一本一本的閱讀中,我們將會踩著這一步一步的書的階梯向上前行,攀登上人生的高峰,領(lǐng)略“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
反之,如果我們選擇翻開的是有害的書籍,那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將會被這些書籍誘惑,隨之一步步的誤入歧途,成為無辜的受害者。
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一本書的封面而將其翻閱,也會因為一本書的封面二將其拒絕。我不禁想,人與人之間的相逢、相識、相知、相守、相離不也是這樣的嗎?
我們被有的人相貌與穿著吸引。我們被有的人才華與內(nèi)在折服。我們會真心錯付,我們亦會終得幸福。相貌易逝,真情永恒。我們?nèi)菀字饔^的去看待一些事物與他人,亦容易聽他人之言:“某某書不錯!你值得擁有哦!”“某某書寫得真次!千萬不要看!簡直是浪費時間!”但是“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既然自己是選擇者,那就不要總是聽他人怎么說。一本書籍的好與壞,只有自己去翻閱后才會知道。一個人是否值得交心,也只有自己走進對方,了解感受后才會知道答案。畢竟,自己任何一種感覺都是無法從他人的言說中獲得的。
我們站在這個名叫“世界”的圖書館中,我們走過一個一個名叫“城市”的書架,我們在自己身旁名叫“生活圈”的書架上選擇某些書籍。我們將有的書籍匆匆翻閱放回,將有的書籍細細品讀,將有些書籍放進屬于我們自己的名叫“人生”的專屬書架上,這些書架最終組成了我們的“朋友圈”。
在這些書架上陳列著的書中,有的書籍會漸漸蒙塵,然后被我們遺忘。有的書籍則會被我們反復(fù)閱讀。這些被我們選擇了的并反復(fù)閱讀的書籍,最終成為了我們的摯友,貫穿了我們的一生。
在每個人的書架上都放著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或許會有過互相傷害,但最終總會互相理解,總是讓人時時牽掛。那本書名叫做——愛人。
書籍分優(yōu)劣,人亦分好壞。書籍分精裝簡版,人亦分陽春白雪、下里巴人。書籍的內(nèi)容決定書籍的存在的時間與被認(rèn)可的程度,人的學(xué)時與品格亦會決定一個人的氣質(zhì)與生活質(zhì)量。
只要作者不停筆,那書籍的內(nèi)容便隨時可以修改,增加亦或是刪除某些符號、詞語、句子。同理,每個人都是自己名叫《我的一生》這本書的作家,只要我們的生命還在,就有能力決定自己要給自己這本書中寫下什么樣的內(nèi)容,以供后來者們閱讀。
在“世界”這個巨大的圖書館中,我們每個人都既是選擇者,與此同時,我們亦都是一本書。我們選擇自己寫出怎樣的一本書和選擇翻閱怎樣的一本書。我們亦被有緣人選擇著。若錯過便放下,若選擇即珍愛。愿我們都能夠——與智者為伍,與良善者同行。亦堅定的執(zhí)筆寫下自己獨特的一生。畢竟,我們拒絕——隨波逐流!
【作者的話】這是在一個夜里突然間想要寫的一篇文章,感謝文友的品讀。
(文/西風(fēng))
作者:西風(fēng)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