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塢山游記(空空道人系列三)
且說空空道人自從那日在會稽山下丟了頑石,猶如癮君子丟了煙斗,渾身不自在,常常禁不住往兜里攏去,攏空后猶自苦思冥想一番,仍不得其蹤。
空空道人游蕩人間,飄無定所。這日不期來到大塢山無稽崖,恍惚間似曾相識,或又覺得夢中來過,微睜惺忪眼,立崖探看。
只見山起東西,逶迤連貫,恒恒綿綿;峰尖高低,此起彼伏,巍巍疊坐;云飄彩翼,厚薄善變,氤氳繞纏;草木蔥蘢,粗細參差,林立有致;果紅橙黃,熟透逸香,綴綴點點;禽飛音傳,聲徹長空,激越山川;獸驚遽然,奔馳沖突,似在較量。
空空道人心下感嘆,好一個渺無人煙,景豐物裕的世外桃源,此景美如畫,尤如丹青妙手色描疊嶂,墨印卷軸,忽艷忽素,濃淡相宜。“也罷,正好在此處落落腳,歇息歇息”,空空道人想道。
大塢山坐落于浙西西北角,山由東向西綿延,東接紫竹山,西接三衢山,是世間少見的無人群山,至于緣何無人問津,空空道人不知,我也不知。有詩為證:
古有名山稱大塢,描景畫色香影疏。
桃花緣何世名著?武陵人返不識途。
空空道人暗留心眼: 天下風物景致迷人者眾,獨桃花源天下聞名,人皆以不能得見為憾,蓋因其至今無人能覓蹤跡哎!若得人皆可至,一來人多噪雜,涂鴉丟唾,拋臟遺穢,則無自然之清潔;二來予以人事建設,刻匾留牌,去障存顯,則毀自然之風序。大塢山,若要此山安,不可外傳耶!
空空道人正思慮及此,忽見無稽崖腳有精光散發,如鏡面耀光,逼人眼眸。于是縱身飄蕩而下,旋即達崖底。循光覓去,卻見一石約巴掌大,通體剔透,瑩潤照人,不就是那日思夜想的頑石么?!
空空道人大喜過望,一把掬來,瞪著頑石,連發其問:“石兄,石兄,讓我找的好苦啊,這些日子去了哪里了?一向可好?可有什么事故?”
那石一陣笑,然后說道:“道長一向英明,有通天徹地能耐,有過去將來先知,緣何獨我之事忘乎?”。
空空道人佯怒道:“但盡道來,不可啰嗦其他!”。
那石咋舌止笑,遂把那些在富貴場中,溫柔鄉里的瑣事由頭至尾講了起來。故事雖長,情節雖多,空空道人本也無聊透頂,卻也聽得搔頭抓耳,喜上眉梢,忘卻三餐。又猶自取墨拿筆,把那些言語,抄錄于崖壁。但見,頑石語音緩傳,道人卻飛筆灑墨,旋即崖壁留痕,點點搓搓,很是壯觀。
那頑石自是仙品,空空道人也非凡人。不出三日,即全篇告馨,絕非凡人需“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方得成就者耶。
寫畢,空空道人自首字看起,逐字讀去,一邊檢查有無錯字,一邊探看文意,至得文末,已深通其奧。
原來,頑石丟失這些日子,是因其空有補天志,卻無補天能,遂發下宏愿起意,要去最繁華處、最溫柔場歷練一番,于是被茫茫僧人和渺渺道人攜帶投胎于金陵賈家,自是一番風塵演繹,若得其詳,讀者可看《石頭記》。
頑石故事風言趣語,很是引人。空空道人書法遒勁有力,自是壯觀。空空道人看畢,得意的笑道:“石兄,奇談怪論,暫且不說,聽汝口氣,此番經過,似有不甘不愿乎?”
頑石笑道:“非也,非也,人心不足蛇吞象也!如我久居青埂峰,空對山巒,望天長嘆,便覺寂寞難耐,日夜思出;至我富貴榮華,錦衣紈袴,飫甘饜肥時,便思自由可貴,寧愿索食求餐;及自茅椽蓬牖,瓦灶繩床,饑餐乏飲,卻又厭世求隱,欲歸自然……此乃人之趨利避害,近易遠難,喜新厭舊之本性也!”。
“然則,若吾不曾有發愿,不曾墜人間,不曾紅塵過往,不曾經歷思索,至今仍是一塊無動于衷之頑石也,豈有如今之精彩故事乎?”,頑石補充道。
空空道人聽他說得有理,不由得點頭稱是。靈光閃處,哲思通幽:自古以來,學說紛呈,有追求有為者,如儒家;有追求無為者,如道家;有追求法治者,如法家;有追求“兼愛”者,如墨家;有主張“知先行后”者,如理學家……多有百家,燦若星河,其思其說,務必公之于眾,不然怎得傳之于后世,開化民眾,教化眾生,造化蒼生乎?推而廣之,廣而推之,由此及彼,大塢山好風好景,怎可不得見之于眾?
“石兄,好見識,不枉凡間走一通!既已歸來,今后陪我常聊罷。”遂把頑石收起,藏妥,登時心下一片澄明。
只見那空空道人,口中念念有詞,手舉拐杖,朝山點去,一座亭臺如展翅飛鷹般落于坡上,雕梁畫廊,斗拱飛檐,十分古樸典雅,此處既可歇息,又可觀瞻,自是一個愜意處所。空空道人又朝山下點去,只見山腳阡陌相通,屋舍儼然,人來車往,喧嘩喝唱,一派繁華,又是一個村舍景象。
“如此美景,豈可一人獨享乎?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空空道人喃喃自語道,往亭宇飄落,放下身子,順廊躺下,隨口誦詩一首:
偷閑訪秋身寄亭,擁山望遠心隨云。
歸情意欲潛山林,蟬蛙猶有附和聲。
誦完便滿意地閉目養神起來,思索著下一個去處,暫且不提。
從此,浙西大塢山便名揚天下,游覽參觀者絡繹不絕。
【作者的話】每次回老家,路過山腳,都不忘抬頭仰望一下大塢山尖,仿佛看一眼那云霧繚繞的遠山,心中的煩躁便得到了慰藉,塵世的喧囂便得到了安撫。
(文/凡凡)
作者:凡凡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