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
對于《易經》這本書,或者說這門學問,有一種莫名的感覺。而讀了它之后,深深地體會到“敬畏”二字。
人要有敬畏之心,也應該有敬畏之心,也應該讀讀《易經》,最起碼我是這樣認為的。
“人更三圣,世歷三古”說的便是《易經》。
上古時期伏羲根據龍馬和靈龜畫出了一幅圖,被稱之為先天八卦圖;中古時期的周文王姬昌根據圣人伏羲的先天八卦圖推演出了后天八卦圖,被稱之為文王八卦,文王八卦中有八八六十四中卦象,被稱作是卦辭和爻辭;下古春秋時期的孔子鉆研修改出了《易傳》。
更有意思的是:《易經》從古至今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夠修改其中任何一個字。我也在想這是為什么?這意味著什么?卻無甚答案。
還有意思的是,據說《易經》差點被秦始皇給燒了,如果不是丞相李斯說《易經》這玩意是占卜用的,老百姓看不懂,才幸免于難。
像現在我們在大街上看到的那些算卦的,最終來源就是《易經》。
雖然,我沒有在大街上算過卦,但是我媽給我算過,我爸給我算過。當然,我后來也給自己算過,只不過算的只是這段時間是什么情況,卻有幸算中。
我們算卦的時候,給你算卦的人,說出來的東西,有準有不準,為什么?因為《易經》對于卦象的現象、結果就是“大致如此”。
“大致如此”這也是我在看了《易經》之后才有所了解,通過自己的一些實踐,更證實了這一點。
《易經》講做人的基本原則、做事的基本原則,講萬事萬物發現的規律。
既然存在,便有其存在的道理。說《易經》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想必必有其道理。既然如此,為何不看一看呢?
公眾號:子仙曰
(文/李子仙)
作者:李子仙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