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處時光
一輪新月,依舊皎潔,卻不再圓滿。桂樹下,我拾起斑駁的月光,把此刻,定格在深邃的星空下。而這一切,只會成為我回憶里不熟悉的片段。
四周的風,或許來自不同的經緯,卻帶給我同樣的涼意。蟲鳴陪伴了我多少個夜里,即使我并不喜歡那種聲音。潮水習慣了更替,海浪習慣了掩埋一切,石板上的木椅習慣了來往的人群,而我卻從未習慣我自己。時間從不會停留,孤獨只存在于罅隙之中,你碰不見,也摸不著。
三十度的星空,星星開始躲藏。我從未想過在夏夜里,靜靜地坐著,去仰望,去思考。夏天一直就是個浮躁的季節,狂熱與躁動令人難以靜下心來去想一切。我曾經覺得這一切是多么地美好,可以盡情地享受這份狂熱,盡情地揮灑自己的青春,甚至是把時間都浪費在經營一段感情上,只要快樂就好。而這份天真、單純終于離我而去,所有的沒心沒肺讓我開始思考自己是否在虛度年華。
海平面可以映襯出城市繁華的夜景,卻無法映襯出一個人的孤獨。一個人的情緒比起城市的燈紅酒綠,簡直如一粒塵埃。于是我可以灑脫地認為一切繁華皆與我無關。我不會諂媚世俗,也不會拿世人的尺度來標榜我自己。因為我想要的東西只是真實的自己,一個不讓自己覺得惡心的自己。
《大學》里常說:“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當一個人學會了在獨處時汲取養分,在孤獨中思考并成長,在一個無人喧鬧的環境中自我造就,自得其樂。他便沒有理由討厭孤獨,境界便油然而生。我喜歡現在這樣,同樣也討厭現在這樣。越是透析一切,我就越是掩蓋我自己的脆弱,這只會讓我痛苦。
人總會慢慢麻痹成敗,就像月亮習慣了圓缺。越是成熟的人,適應環境的能力就越強。但我從不答應讓大海去習慣小溪的流速,讓陽光去接受黑夜,讓夜鶯去喜歡白天。人各有志,有各自的尺度和方向,沒有必要強求自己去適應,更沒有必要逼自己成功。有表演的人總要有鼓掌的人,有成功的人總要有失敗的人,有黑暗才有光明。一切事物失去了對立面,很可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人越成長就越沉默,這是個奇特的規律。或許是一些事一些人,讓你習慣了去適應,不想什么都去解釋,不再喜歡無病呻吟,更學會了隱藏。隱藏從來是萬物之本能,其目的就是為了保護自己。總有人會很浪漫主義地說一句:這個世界其實很美好。而現實是,這個世界,從來不會讓你好過,除非你是死人。是的,你怎樣世界就怎樣,我一直相信這是一句很正確的鬼話。
獨處的日子,讓我不會把時間用在與朋友的嬉戲雜耍上,而是把時間留給了沿途風景。我的生命里,有大山的寬厚,有河流的包容,或許,還多了夕陽西下時的那抹哀愁。要不然,我也不會沉醉在一個人的世界里,一醉方休。對于官場和從商的人來說,或許利益和金錢高于一切,整日活在阿諛奉承和爾虞我詐上,身不由己卻還是為了養家糊口。我很慶幸目前尚未與親朋好友有怎樣的利益沖突,我不愿加入這世俗的一切,即使我一無所有。我就是這樣一個看似聰明實則愚蠢的人。
我時常把自己理解為一個不知死活的人。在這個權利與金錢橫行霸道的時代,“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一再被世人奉為生存法則,我不理解為什么一個文明社會要把原始叢林法則奉為圭臬,這真的是聰明的表現?連胡適都是因為這個法則而改名為適之,我還能說什么呢?世人當作真理的東西我還真不信,除非他們皆變成野獸。
像我這種把思想看在一切之上的人。一向活的不好。事事不可能完美,一個忙碌的人不會沒事就崩出什么靈感。而我身邊最不缺少的就是對我有意見的人,我都欣然接受這一切,不論是誹謗還是辱罵,這都證明我還是值得罵的。而令我感到遺憾的是,懂我的人給我的建議的人卻是鮮有的。無望的世界,從來只是一個人去探索,沒人會告訴我方向在哪里。不管我怎樣的灑脫自在,我都不承認我是真正的快樂。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的路還長遠。汪國真在一首詩里寫到:“ 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 ,只要熱愛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未來還未來,路需要我一步步走下去。
獨處的時光,把時間用來滋養自己的盛開,多接觸陽光和露水,更不忘經歷的白天與黑夜,未來開出自己滿意的姿態。
(文/追摩)
作者:追摩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