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各有志,心各有境
人生而為人,必然是有一定的機緣,浮木入海,不見枝干。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使命不同,責任不同。人的志向可大可小,心境則變化萬千。
孔子在《論語》中言: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一言中,足見志向的重要性。
夢想總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現在與未來,未來還是是個未知數。從古至今,名人輩出,他們也不見得全是爭當第一的志向。
諸葛孔明在《出師表》中表現出的不僅僅只是忠君,還有“不求聞過于諸侯”之意。還有,現在很多人都通過中央一些節目,例如《中國詩詞大會》等,了解了不少古代文人墨客。陶淵明不愛官場,偏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君生活。再比如姜尚無鉤垂釣,引來君王賞識的故事。人各有志,志在人心。心境也是一種獨特的風景,一種時期,一種改變。
唯心主義的人,更注重心的意識,也就是心境。不知是否還有可記得風動帆動,不過是心動的故事,亦或閉眼即不見山崖的言論。心,是個變幻萬千的主。即使自己身為主人,也有不懂得時候,更何況是他人了。所以,在生活中,需要的是更多交流,以表達自己心意見。人會在成長的這條道路上不斷經過“洗禮”,不斷蛻變,化繭成蝶。
少年的心境開始永遠都是單純的,經過時間推移,內心不斷變得復雜。若你失之本心,那你就陷入了社會這個“大染缸”里,永遠深陷其中,無可自拔。心回不來了,走向正途何其難。中年及老年,生活趨于平穩,手中有了積蓄。更多得是為子女的未來考慮,不計后果。這,就是我們的父母呀!希望在他們有生之年,多順孝幾分,不留遺憾吧。
人各有志,心各有境。世界雖不會因為你的消失而停止運轉,但你也有屬于你存在的意義呀!即使這個世界拋棄了你,但至少你還未放棄自己呀!
【作者的話】突然地靈感,就我的經歷而言語,什么事情都不是大事,主要在自己。寫得不全面,隨意寫了寫,勿怪。!
(文/冥魅妖蓮)
作者:冥魅妖蓮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