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嗎?”
“在嗎?”
在這個時代里,我們有很多“朋友”,這些“朋友”每天都躺在我們的微信里。以前的我會限制我微信里的朋友數量,一旦超過100個,我一定會把那些從來不聯系的“舊人”刪了。因為我不想讓這些沒有任何聯系的人成為的記掛,占據我微信里的空間。后來,接觸的人多了,微信里的朋友也漸漸多,已經超出了我預想的數量。我刪不了,也不能刪了。再后來,我變得不喜歡發朋友圈了,一個月發一次,甚至更久吧。每一次發的也不過是無關痛癢的自拍,配上無關緊要的文字,像是把自己偽裝成不食人間煙火的女子。而現在,開始做公眾號(故事里的你),由于聯系的作者是我,我也沒有任何小號,我開始每一天都轉發自己的公眾號里內容,我開始把朋友圈設置成全部可見到僅限三天,可能本能的為了保護自己的隱私?其實自己也不知道。
慢慢發現,自己更喜歡把自己所謂的心情發在微博上,因為那里可以肆無忌憚些。以前喜歡抱著手機,等待著有些消息,當一些消息慢慢消失的時候,可是抱著手機的習慣并沒有改掉。我試著改掉,可是并不見效果。慢慢地手機不再有任何消息提示的時候,也就開始真正地戒掉了。
“在嗎?”
這是一個很很禮貌但是又很令人討厭的開始,這也是我找每一個不經常聯系朋友的開場白。我不知道大家對這兩個字有什么樣子的感覺,我很厭煩。這兩字把我們之間的聯系一下子就推得遠遠的,仿佛隔了好幾個世紀。
后來。我習慣了。可能我們真的就隔離了好幾個世紀!
我總是告訴自己:要學會長大、學會獨處、甚至學著孤單。
可能我還沒有長大,安慰別人的話,我自己總是做不到,或者是內心不想做到,擔心自己被這個世界拋棄。于是,我主動和那些朋友們聯系著,總覺得我主動了,那他們肯定會回我的消息。可是,我,好像又錯了,錯得一塌糊涂。因為微信里的朋友僅僅存留在微信里。
有些人說,他(她)上班忙,忙到沒時間聯系你、沒時間回你的消息。是啊,他(她)真的很忙,忙到心里沒有我的任何位置而已。
自己也曾有過經歷:一個朋友一直聯系我,那時我真的不想跟他聯系。我就告訴他,我很忙,我代課很忙。他說,你可以在課余時間回我消息。我說,課余時間,我要批改作業,找學生談話。他就沒有回了。可是每一天,早上,早安,記得帶傘吃飯;中午,累不累?記得吃飯;下午,下班沒?記得吃飯;晚上……一天下來,他發了很多條消息。并且每一天都是如此。我看見了,哪怕是在和其他人聊天,我也沒有回過他的消息。后來,他開始打電話,我總是以各種理由和借口不接,即使接了也是敷衍幾句。不是我忙,只是不想把時間均勻給他而已。想用冷漠逼退一個人而已。
之前,看過一些話:當你們正聊著天,一方說,我先吃飯去了。于是,他(她)被飯給“噎”著了,你再也收不到他的消息。一方說,我洗澡了。于是,他(她)被“淹”著了,你們便沒有話語了。當真的想和你聊天的人,吃完飯會繼續說,我吃好了;洗完澡會說,我洗好了;當你滿懷欣喜地以為,他(她)開始和我聊天了,我們有之間有聯系了。其實,不過是他(她)給你的主動一種禮貌性的回應,僅此而已。
“在嗎?”
慢慢地,發現這兩字真的很難說出口。無論對誰,都是會面臨對方的無視或者禮貌。
在平淡的生活里,不期待別人積極的回應,不等待別人無聊的撩撥。
在平淡的生活里,努力的愛自己,自己變得優秀才會有人欣賞。
在平淡的生活里,心中有愛,相信時間會帶走一切悲傷與不快。
真正的愛,你是他空余的時間;不愛,你是他多余的無聊。
(文/瑾梅)
作者:瑾梅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