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搶錢?
在弟弟沒有結婚前,我們家是標準的小康家庭生活水平,今年弟弟結婚了,我們家從此就負債累累了。
我的父母就是一般從農村走出來的普通人。我曾不止一次地問他們:“為什么一定要三個孩子,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那么累?”我們家庭成員也是標準的農村封建思想的構成——三個孩子,二個女兒,一個兒子。我真的不明白他們對于兒子的渴望在哪里?母親跟我說:“在農村,沒有兒子會被被人笑話的,而且沒有兒子就等于絕戶的情況。”我真的完全不能理解,因為這樣的家庭讓我從小就明白:我要好好學習,改變自己的命運,走出那片落后的地域。
很慶幸,我的父母又和其他村里的父母不一樣,他們對于兒子和女兒的看待是一樣的,從小就把我們帶出,走進城市里,讓我們接受最好的教育,不至于在老家早早地輟學,然后等待女孩子的命運就是結婚生孩子,完全沒有自我的生活。在我上高中那年回老家過年,看到我久違的一年級同班同學,懷里抱著一個孩子,旁邊站著一個幾歲的女孩子。以后的生活就是孩子和家庭,然后一輩一輩的人都沿著這條人生軌跡走下去,哪怕是進城打工也是最累的、最底層的、最被人看不起的工作。農村里,家長認為對于女孩子就是嫁給一個不錯的人家,他們的眼里沒有愛情,他們也是從上一輩的媒妁之言中這樣子走過來的。女孩子不需要上學,到了一定的年齡找一個好的婆家嫁了,看看孩子,伺候公婆。“媳婦熬成婆。”一天天的生活就是這樣。教育的缺失讓這片天空多了一層陰霾。所以,在家長的眼里:加一個有錢人是最好的歸宿。
在農村,兩個女兒,一個兒子是最幸福的,因為兩個女兒的彩禮錢完全可以娶一個兒媳婦。所以女兒與兒子就成了等價交換的物品。
而我的父母只想著讓自己的孩子過得幸福。于是讓我們接受最好德吉教育,一直讓我們讀書,在最好的環境中成長。他們在城市的最底層賺著微薄的錢。他們所有積蓄都用在了三個孩子的教育上,我們一個個都讀了大學,女兒還在繼續讀書。兒子大學畢業后,他們付了首付買了房子,因為他們知道沒有房子,兒子很難結婚,這就是現實。傳宗接代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他們也是一樣的古板,開始為兒子著急,等著兒子結婚抱孫子。等啊等啊……
兒子要結婚了。他們拿出所有積蓄也沒有夠兒子訂婚用的。年底兒子結婚,還有彩禮錢、酒席錢……弟弟的女朋友家里開口:“現金20萬。”其他的禮儀和程序的錢還沒有算。
爸媽總是覺得自己沒有用,總是覺得應該給兒子娶媳婦,這是他們的責任。早年的奮斗,母親重病纏身,早已經不能出去工作了,常年吃藥。父親一個人在外打工,根本沒有什么積蓄。于是他們東拼西湊借了錢。每每他們跟我說:我們借了多少多少錢。我總是無言以對,淚流滿面。我不知道他們奮斗一輩子,走出了農村,到頭來還是負債累累。我還在上學,根本無力幫他們還債,我能做到最好的事情就是自己負擔自己的一切——生活費、學費。
每一次,我勸說他們沒有必要這樣子活著,對于孩子你們已經付出一切了,沒有必要到年老的時候這樣子想了。可是他們總是覺得20萬的彩禮錢已經不多了,說:“你二爹家都是40萬現金、你七大姑家30萬現金、你八大姨家33萬現金……”人比人氣死人,人為什么不能為自己活著呢?為什么一定要為面子活著呢?
其實,弟弟的女朋友在和我弟弟談戀愛時就知道我們家庭情況,根本不可能拿出這么多錢,當初講好了不要這么多,到了最后還是不拿錢不結婚的樣子。想想:你有什么資格要呢?
現在好多視頻中都是這樣:結婚時候,女方就是要錢,男方拿不出來,最后婚都結不了。為什么要這樣子呢?人心都是肉長的,應該衡量衡量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多錢呢?難道要和錢過一輩子嗎?
當初姐姐結婚,姐姐婆家也只給了2萬,爸媽又拿了幾萬,一起都給了姐姐。
結婚,是兩個家庭產生第三個家庭,為什么要讓其中一個家庭變得支離破碎呢?錢多錢少真的能證明真愛多少嗎?我愛你就變成了我要滿足你的所有條件,哪怕是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圍。我要和你結婚,就變成了我可以結多少錢的婚嗎?我愛你就變成了錢是你愛我的唯一證明嗎?
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是這樣子,在我聽到的婚姻中,女方家庭為了女兒能夠幸福,直接給了房子、車子、現金50萬。
想一想:結婚是為了讓兩個人能夠沒有負擔的組建新的家庭,沒有任何的壓力。不管錢是哪家出的,無非是想讓子女過得好。為什么一定要為了面子去死撐,最后離婚了,責任在誰的身上呢?
幸福的家庭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無法阻擋這樣的惡勢力、惡風氣,我只是不想成為其中不幸的家庭?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其實是我們自己在給自己的愛情挖坑而已!
(文/梅哥)
作者:梅哥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