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獨特的飲品,既填不飽肚子,也解不了干渴,它的唯一作用便是能淋漓盡致地釋放人的喜怒哀樂。由此可見,酒的屬性是形而上的,是性情之物。一旦吸入體內,它貼得最緊的不是人的腸胃,而是人的魂魄,熨燙著的恰是情感中最脆弱的部分。
當你承受不起時,往往最需要它的力量。三杯兩盞淡酒恐怕不行,力道不夠,不敵晚來風急,憂傷的詞人依然在傷心處尋尋覓覓……會須一飲三百杯,但愿長醉不復醒。李白說酒要痛飲才能解決問題,而且要與同道者共飲,群情激憤,才能喝出豪情萬丈,才能喝出氣吞山河的氣勢,才能達到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至高境界。酒逢知己千杯少,說的大概就是這個道理。酒風剛勁,思緒飛升,詩仙從高處往下看,一切顯得微不足道,不再糾纏進退得失,不再留戀功名利祿,不再對王權抱有任何幻想,九曲回腸都被酒氣撫平,失路之悲換得個磊落坦蕩。散發弄扁舟,醉后方是覺醒。
生命的覺醒其實是感傷的,豪情只是假象。多少霸主能夠擔荷時代之重,卻未必能夠承載生命之輕。秦始皇夢想長生不老,曹操卻已認清了生命的極限。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逐鹿中原,橫槊賦詩的鐵腕政治人物,心底不免升起一股悲涼,深沉的遷逝之悲在詩情中回蕩。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酒中扶搖上青云,一代梟雄終以超越生死的氣概,向著統一中原的偉大事業高歌猛進。
溫和的喝酒意態當屬孟浩然,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詩人的情緒是平靜的,一切都是淡淡的,歲月靜好。然而杯中不失牽掛,這份牽掛渾融著泥土的氣息,連帶著煙火的味道,品嘗的是老百姓的酸甜苦辣。
還有或喜,或狂,或顛,或癡的種種情狀……
陶醉在經典詩詞歌賦里,流淌的酒香讓我品味到了深遠的抱負、高雅的志趣和醇厚的人情。我也讀出了酒的哲學意義和美學欣賞。詩中之酒,淬煉了人格,滋養了藝術,這里的沉醉難道不是另一種清醒?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