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健在,或早已作古,我并不知曉,時光已流走了三十多個春秋,南北之遙,相隔百里,我也無從打聽。然而,那一片溫暖的綠色卻常常飄進(jìn)我的夢里。
1987年冬,我懷著對綠色軍營的美好向往,報名參軍。新兵集訓(xùn)完我們開始分到各個部隊。黎明時分,車抵火車站。下了火車,再乘汽車,三四個小時的顛簸后,車停下時,一座大山呈現(xiàn)在眼前。吃過午飯,班長給我們開班務(wù)會,我問班長,營房這么偏遠(yuǎn),能收到信件嗎。班長說,只要寫清楚地址和部隊代號,收信還是很及時的。正說著,就聽外面?zhèn)鱽硪魂嚽宕嗟能団忚K,跟著是一個渾厚的喊聲:“來信嘍。”
班長說聲散會,老兵們邊叫著“李伯”,邊搶看著報紙和信件。被老兵們稱作“李伯”的郵遞員看上去五十多歲,穿著一身郵政制服,頭發(fā)已經(jīng)花白。
幾天后,我寫出了幾篇關(guān)于軍旅題材的散文,正想著該如何投遞,就聽到那熟悉的車鈴鐺了。我趕緊迎出去,說:“李伯,這是給報社投的稿子,我不知道該不該貼郵票。”
李伯仍是笑呵呵地說:“反正你是義務(wù)兵,蓋上部隊的三角章就能發(fā)。”
一個月后,天氣突變,幾日陰雨連綿。好容易天放晴了,路上卻泥濘濕滑。已經(jīng)兩天沒有聽到那清脆的車鈴鐺聲了,我正想著路不好走李伯是不會上來的,就聽一聲喊:“小魏,你的匯款單!”
聽著,我趕緊跑出門。李伯正背著郵包走過來,鞋子和褲腿上滿是泥巴和泥點子。我和戰(zhàn)友都問:“這么難走的路您還來?”
李伯高興地說:“再難走我也得來,小魏來稿費了,這可是喜事啊!”說著,遞給我兩張匯款單。我接過一看,有《前衛(wèi)報》的,還有《大眾日報》的。
幾天后,我請假來到鎮(zhèn)上的郵局取稿費,順便寄走一篇稿子。當(dāng)我取出稿費,將信封遞過去時,營業(yè)員說這不是信件,需要貼郵票。我愕然:以前不都是這樣寄走的嗎?難道是李伯……
當(dāng)我再見到李伯,問他幫我投稿是不是都買了郵票。李伯笑笑說:“看著你這么出息,我就高興,不就是兩毛錢嗎,沒啥!再說你又不是天天都寄。”
日子過得飛快,轉(zhuǎn)眼到了年關(guān)。臘月二十九這天,天空突然飄起了紛紛揚揚的雪花。我想,這么大的雪李伯是不會來了。中午時分,李伯渾厚的聲音還是響起來:“來信嘍!”
外面,李伯披了一身雪花,好像摔了跤,走路有點跛腳。李伯仍是笑呵呵地說:“過年了,家書抵萬金啊,不能讓你們失望。”
送李伯下山時,望著李伯的身影像一朵綠色云彩漸漸飄遠(yuǎn),我們心里一熱,大喊一聲:“李伯——”
以后的歲月里,“李伯”這個尊稱便印入我的腦海,我雖然到現(xiàn)在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是,三十多年過去了,那片溫柔的綠色若一抹淡淡的鄉(xiāng)愁,讓人懷想,使人眷念,給人溫馨!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