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給出的答案
抱歉,抱歉我八年以后才知道你要的是這樣的朋友;抱歉這八年我改變了自己卻忘記了改變你;你知道嗎?當我看到你的日記,我才發現原來要做一個合格的閨蜜是那么地不容易,那么地致郁。我需要在你付出時做出相同的回應,需要在有空的時候計劃給你一些小驚喜——有空的時候不可以是在路上、廁所或者某個突然的夜……我需要偷偷地盤算自己可以拋下一切的機會有多少,需要在快要到節假日時買票過去找你聚一聚。否則,至少也要在你孤獨寂寞的日子里出現在你的周圍做你的太陽。
你知道嗎?你的這些要求其實都不過分,這不是你想得太多,而是你看得太多。因此,如果那些不是電視上或某音里演的內容的話,那我真應該羨慕你處在了一個好環境,你的環境讓你認為朋友就是那樣的,閨蜜就是那樣的。但其實非也,現實總是赤條條的,你看見的是什么那就是什么,更有甚者,它不僅赤裸,還容易被所有事物損傷。真真的友誼就是平淡的,轟轟烈烈的那個人不會是我,可能會是你男朋友。
上個星期我夢到我出門旅游帶著你的兒子,他跟在我后面追我:
“干媽干媽!我媽明天才來”
“她不來了行不行?干媽供你讀書?!?/p>
“行”
我覺得很好,雖然我看不清他的容貌,但我潛意識里、自然而然地覺得很像你。
你知道為什么我們總是吵架嗎?距離真的會產生美。當我遠在重慶,山高路遠彼此反而很想念,哪怕我們沒有聊過很多對方的興趣愛好、社交、見聞…哪怕我們常常說的都是一些無關痛癢的衣服、香水、口紅等“屎尿屁”話題,卻還是會想一想對方。但在一起時,我們往往會吵得不可開交,那是因為我們在一起的時間太長,長到睡覺都在一起,這么長的時間,我們聊天的內容卻是有限的。一直到我們觸及話題雷區:人性、心理、兩性、原則、標準、定位……諸如此類我們一定吵架,我最后一定會聽到你說“是了,行了,是了…好好好”……
六盤水我生活十多年了,它的變化我雖然看在眼里卻從沒看進心里。我總說:有空再來找你。而不是直接告訴你答案去與不去,因為我清楚的記得我拒絕了你的邀請,你只回了我一個字“行!”。每次深夜背書結束我都安慰自己:熬出來一定要去放松放松;但我指的“放松”“有空”真的不是在同一個地方轉。我想到去的是六盤水、去了我們一定吵來吵去我就累,可能,我們的想法真的如你所言是不一樣的了。
我承認我變了。我變了,我希望自己能更加上進、優秀、有內涵。同時我的交際圈也在變,人的一生路很長,我們一定會走到不同的路口,遇到不同的人,看不一樣的風景。你同意嗎?我變了,變得越來越不滿足于眼前,更喜歡跟那些博士碩士接觸來刺激自己背書;喜歡跟那些徒步旅游的酷比談論信仰是怎樣的東西并嘗試從讓自己也找到信仰而變得突然虔誠起來;喜歡和那些科幻迷聊什么是白矮星;喜歡厚著臉皮跟哲學老師閑侃幾句,受老師影響常常思考我是誰我從哪來要到哪去:我變了,變得不屑于關注流量明星,無視網紅,抵制雞湯偶像劇。但我很喜歡我現在的樣子。
我并沒有試圖去挽回你,你暗示一別兩寬時我也并沒有試圖阻止,雖然我會感到遺憾…但我知道你壓抑了很久,你覺得這段友情對你來說不公平。與此同時我也很抑郁,為什么你會那么大的委屈?如果你希望我像你對我一樣去回應你,那么你應該和自己做朋友。為什么有那么多“你應該”?“禮尚往來式”的友情真的是你喜歡的嗎?
我一直認為朋友就是彼此最后的一道港灣,當你我在外漂泊累了以后,還可以停下來休息休息,我們在對方的庇護下,告訴對方自己此行看到的一切。講述的內容無論好與壞最后都會在對方的鼓勵下,再次前行。
我記得以前我告訴過你“我沒有閨蜜,我給別人介紹都說是‘我朋友’”,我記得你當時很生氣,很無語。你告訴我:
“你知道這句話有多傷人嗎?你永遠不會知道。你不知道別人把你當閨蜜的時候,你沒把別人當閨蜜是有多寒心?!?/p>
我何嘗不知道?時間會給出答案,“閨蜜”并不是一個稱號。
閨蜜明明是兩人之間建立起來并將持續經營的一層關系網,上面連通了信任,包容,安全感,以及【等候】。尤其后者,所有的親之又親的關系背后都是等候,無論你信之與否,時間會給出答案。所以,“閨蜜”就相當于是一份責任,一份牽掛。我不明白為什么有的人根本只是暫時很要好卻要冠以此閨蜜的榮稱?我不愿意。
我曾認為時間給了我答案。
漸漸地,我也有了自己定義的閨蜜,我會常常用她做頭像,也敢跟別人介紹頭像是誰——是我的閨蜜,不用害怕:今天還是她,明天知是誰?后來我才發現,也許是時間偷了懶,所以某一段時間里忘記了給別人答案,但它總會清醒。于是,漸漸地我們開始有了很多避不開的矛盾。時間越來越長,“一個愿說一個愿聽”也許只是因為對方與自己的這層關系擺在這,所以才驅使著自己去完成“說”或“聽”的過程而已。所以,有時候雙方雖然聽了,卻還是覺得對方云里霧里看不清。
她很累,我也很累,都歇歇吧。
或許他還是會出現在我的夢里:
“干媽干媽,我不回去?!?/p>
一切只憑天意。
?。ㄎ?阿諛)
作者:阿諛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