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和面包的抉擇
關于愛情和面包這個誰是誰非的問題,我不能見解大眾的觀點,但我有自己的見解。談起愛情,便會讓我想起許許多多關于愛情的詩句、名言。諸如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隨。在天愿做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等等。原來愛情真的有那么大的魔力,就拿當今熱映的《長在面包樹上的女人》來說吧!
這個講述的是一個富有現代感的故事,探討了女性在愛情和面包之間如何抉擇的老話題。3個女子用不同階段的愛情從各種層面探討著要面包還是愛情。接受命運還是為愛的反抗,這些異常尖銳和現實的主題。劇中的程韻徘徊在憂郁詞人林方文和實力演員徐起飛之間在“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真摯純愛”和“物質生活”當中無從抉擇,只是一句“我做的最好的也最失敗的事情便是愛你”道盡心底的各種心酸也是最明了的獨白。而程韻的死黨宋迪之卻是愛情至上不要面包的女生,而唯一個孝順的乖乖女因為父母的期望,迫于無奈選擇了面包,然而她們在自己的愛情道路上兜兜轉轉終于也是選擇了愛情。
在這個純愛pk交錢,愛情碰撞現實,當愛情和金錢,房子,車子產生沖突,當夢想的情人與現實的對方格格不入,當奮不顧身的追愛一次次頭破血流,你是否還會堅持愛情舍棄面包?
我從大眾身上找到的答案是這樣的,沒有愛情的面包是索然無味的,社會是現實的,沒有面包的前提下,談愛情有些太不實際了不是嗎!當你義無反顧的放棄了面包,而去追求偉大而浪漫的愛情,也許自己會被自己對愛情的這一份執著而感動。但是即使存在,它也是脆弱的!當生活的壓力日漸加大,激情也隨著日常生活的鍋碗瓢盆交響曲慢慢沖淡,甚至曾經相愛至深的兩人會為了買海鮮還是吃青菜爭吵不休,也許那個時候就會明白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真正含義。用一個非主流的話說那就是單薄的愛情填充不了寬闊的歲月。
是啊,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人們越來越現實。于是便有了“愛情等于面包,沒有面包就沒有愛情”對于這一觀點我并不否定,但我也不贊同。我雖沒有戀愛經歷,但我認為愛情本來就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和升華,,怎么能在把它放在現實中實質上的物質上去衡量呢?記得我看過的一本書上寫到過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校園里“廉價的愛情”——兩個人談戀愛,周末去烈士公園約會,來回共花了4塊錢搭公共汽車,中午時買了兩個甜蜜面包來充饑花費了4塊,再買了一瓶甜蜜礦泉水花了1.5元,參觀公園時,拿手機拍了許多記錄愛的相片,這次約會總共才花費了9.5元,是不是很廉價,還比不上許多人約會時的車費呢。可是他們的愛情廉價嗎?他們的快樂幸福也廉價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裸婚的越來越多,所以在我眼中愛情比面包可貴的多。也許你們會反問我,為什么有那么情侶因為經濟不好而分手?我想說經濟不好兩個人可以奮斗一起努力。既然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是在老了或殘了后努力才功成名就,你一個年輕人,一個正在被愛情滋潤的人有什么借口說不行!
(文/小王子”)
作者:小王子”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