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你到大,你何時回來陪我到走?
這兩天因為工作的需要,我走了很多貧困戶,雖然每家或多或少有點困難,但是在國家的政策下,“兩不愁三保障”基本都解決了,沒發現什么特別窮苦的人家。而今天下午和同事走訪的一戶邊緣戶,看到的情況卻是讓人心酸。
這戶人家的房子看起來比貧困戶的還差,應該是八十年代建的,現在看起來有點陳舊的紅磚瓦房,外墻沒有粉刷,窗戶上的玻璃大多已經沒有,臨時用編織袋或是紙板釘著擋住寒風。走進大門,堂屋堆放著各種雜物,很是清冷,好似沒有人住一樣。臥室也很簡單,一張吃飯的矮桌,幾張矮倚,一張掉了漆的書桌,桌上干干凈凈的擺放著一臺彩電和機頂盒,還有一張老式木床,床上是洗得褪了色的床單和被套,還有滿滿一編織袋用來靠背的東西,不知里面是衣服還是頁貨(沒長米的谷子)或是其它。
我們進去時,一位老人正坐在床前的凳子上看電視,胯下放著一個燒著木炭的盆。看到我們,他連忙拄著拐杖站起來喊我們坐下。據村干部介紹,老人家已經八十多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四十多歲,早已成家,房子建在距這差不多一公里遠的禮堂旁,小兒子三十多歲,還未成家。他和小兒子住,由于小兒子常年在外打工,老人基本是一個人生活。村委會考慮到他情況特殊,差不多每年都和他說,想給他把房子報修繕加固,但他不愿意,他說要把老房子的磚留給小兒子建新房用,做了修繕加固磚就無法重新利用了。
此次脫貧攻堅普查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危房改造摸排。我就問了他的意見,他還是不愿意,說是不要緊,他小兒子就要建房子了。
走出他家,我的心沉甸甸的,沉浸在對老人的擔憂和同情之中。想著他真是可憐,已到耄耋之年,還要自己照顧自己,萬一有個什么事,都沒人知道,得想個什么辦法解決這事。快上車了,同事又回頭看了下,隨口感嘆道:還好這房子安全,比你家要好些。
霎時,我愣住了。是啊!起碼這房子比我家的要好很多。不由得,眼前又浮現了生我養我,而我現在卻不敢去回想去面對的家。
我家在一個比這里還偏的小山村,那是一棟兩層三廂的泥磚瓦房,正屋左側緊貼著還建有個一層兩間的雜房,前面是廚房,后面那間用來關養牲畜。房子的選址很好,伴著溪流建在山腰,屋前是小溪、池塘和一丘丘農田,左側和屋后是一片竹林,右側是桃李園,只是如今果樹早已枯死,成為了菜園。以前聽父親說,房子是七三年大哥出生后建的,當時他白天跟著生產隊出工,晚飯后就一個人來挖地基,那里本是處斜坡,硬是被他每晚借著月光給一鋤鋤,一擔擔的給挑平了。
我家是最先在那里建房的,也是那時生產隊里建的最講究的。房子最下面是用片石砌好的地基,地基上面砌了差不多一米高的青磚,然后才是通用的泥磚。窗戶雖沒有窗扇和玻璃,卻嵌著木格,外面用竹條墊著釘上一整塊白色薄膜,效果和現在的玻璃窗一樣。走廊是用一排大青石砌好然后用黃土回填夯實,走廊上在側墻的前面立著四根大木柱撐著屋檐和二樓挑著走廊的木梁,樓梯、樓板及二樓的走廊和欄桿都是木制,欄桿上還裝著可以活動的用來晾衣服的三角支撐......
只是滄海桑田,曾經最客氣的房屋如今已經成了危房。有些挑著瓦檐的梁已經開始腐朽,只能用圓木撐著,周邊的磚墻被雨水洗下了斑斑淚痕。雖然時常有去檢修瓦,不過一到下雨還是會漏水,以前每到這個時候,父親都會拿著盆和桶爬上木樓梯去接漏。而今,又是一年的雨季,此刻的雨正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只是那個接漏的人再也不會出現了。
以前總是想,等大學畢業后,就到本市找份工作,如果父親愿意住市里,就先到市里買房把父親接過來一起住,若是不愿意,就先把老房子給拆了重建,每到節假日就回家幫忙干干農活,陪陪父親。只是,畢業后的自己好高騖遠,總覺得自己應該有更寬廣的天地,覺得自己可以去大城市搏一個似錦前程,就這樣蹉跎數年,工作換了幾份,仍是一事無成。而父親的皺斑白發是越來越多,身體也越來越瘦弱佝僂,每次與父親通話的時間也是越來越長。最后終是幡然醒悟,父親已年近古稀,留給我盡孝報恩的時間不多了。雖然前年回到了省內上班,并且去年也找了對象,不曾想還是遲了。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時,就被這股悲涼所感染,眼淚忍不住的往外流。那時便默默的告誡自己,我已失去了母親,絕不能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但事與愿違,老天好似在懲罰我,要讓我用后半生的自責來彌補前半生的無知。
一直以為自己很有孝心,最后發現自己卻是個冷血無情的人。在明知父親已是癌癥晚期,還是不愿放下手里的工作,沒有放下一切好好陪著父親度過余下的時光,讓父親享受最后的天倫。直到父親快走時,才看透,其實,人生一輩子,除了父母,其他的真的不重要。如今,連父親也走了,心中的支柱倒了,家也便沒了。我已徹底成為了一個無家的浪子,人生哪怕再精彩再輝煌又有和意義。
或許,那位老人的小兒子正如此前的我,想著還不急,還有時間,待到存夠了錢,就回家建房、娶妻、到家種地給父親養老送終。不過,他比我幸運的是他父親多等了他十多年。只是,老人又還能等多久呢?
【作者的話】未語淚千行,淚盡思緒亡。或許是永別時間太短,控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不適合寫感情文章。
(文/靜待雨巷)
作者:靜待雨巷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