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餅
一個星期前,老伴說清明節朋友約她去上海玩。因為老伴在異地帶孫子,我在老家上班。我尋思著,清明節孫子有假期作業且剛上一年級半個學期,孫子對有些作業題目的意思都看不懂,需要大人在一邊輔導、督促方可完成。兒子、媳婦又不放假,挺忙的。老伴的朋友邀約之事,可能難以成行。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是外出游玩的大好時光。老伴平時也深居簡出,偶爾我自駕攜她一起短途走走,朋友之約難以推辭,加之老伴也想出去玩玩,我覺得不能掃了她興致。于是我便請假提前5天來到了兒子家,從我到這里,我便忙開了,平時家里用的東西壞了,修修補補,做飯,拖地,送接孫子上放學,輔導孫子作業……盡量不讓老伴來做,想讓她多休息休息!來了第三天還抽空帶上老伴去古鎮玩了玩,拍拍照,吃吃飯,累了便打道回府——回家。
清明節早晨,五點多我便起了床,因為今天老伴要與朋友遠行。我想做幾鍋煎餅給老伴帶上,防止路上受餓,也許有人不理解,動車上有的是吃的,為什么要自家做呢?是否,小氣鬼,吝嗇鬼怕花錢?這些你就不理解了!作為我們出生在60年代的老古董,真還吃不慣新時代的食品!什么這個串那個串;什么烤雞腿、烤鴨頭;什么泡面、奶茶……還真的不稀罕。也許我們這代人是吃農家飯長大的,腸胃不習慣這些食品吧!總覺得吃著自己做的放心又綠色又適應。
起來,第一就用豆漿機打豆漿,用豆漿渣煮點稀飯,做點雞蛋炒飯,用面粉加雞蛋做了四鍋煎餅。不是自詡,我做煎餅是一把好手,小時候跟母親學來的。先大火把鍋燒熱,利用加溫的時候,和面糊糊,加點鹽、雞蛋、蔥花等,鍋熱了,把面糊糊向鍋里一倒,迅速拿起鍋鏟左旋右旋,將面糊糊均勻地攤開,那動作真叫嫻熟。如果動作慢一慢,煎餅就會被燒糊。等面糊糊都攤均勻了,大約一分鐘,便迅速從鍋沿輕輕鏟起煎餅,從外向內把煎餅托起,猛地一個180度把煎餅翻了個身,這時要控制火候,把火調到最小,在煎餅上加點油,旋轉著鍋,一分鐘左右,再把煎餅翻一個身,便把煎餅折疊成四分之一的扇形即刻便起鍋,放在盤子里。煎餅兩邊微黃,吃著脆脆的、香香的十分可口。
等我把煎餅早餐一切準備好后,老伴這時也起身,洗漱完畢吃著早餐,我將兩鍋煎餅用食用塑料袋裝好給老伴帶著。吃完早餐已是六點半了,便拿著老伴的行李送她到小區門口與同伴一起上公交車,去高鐵站登上遠去的動車。
小小煎餅,不是什么高檔食品,但干凈,衛生且是老伴愛吃的,我覺得這就足矣。
祝老伴玩得開心!心如煎餅,脆脆,香香。
(文/都梁魂)
作者:都梁魂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