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回娘家
再回娘家,馬上就出發,帶上孫子,帶點薄禮,帶上一顆灌了鉛的心,不管娘家人歡不歡迎,熱不熱情,吾都不介意,吾早已在自己的旅途中歸納了時間,今日必須回家,懷揣千言萬語,想對娘訴說。
娘千辛萬苦把兒養大,還沒來得及看一下這個世界,眼睛就花啦!耳邊又想起陳曦作詞的《時間都去哪了》,歌聲催人醒悟,盡孝刻不容緩,再回娘家,馬上就出發。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兒沒有忘記,中學時代,母親白天忙于農活,晚上挑燈夜戰,為兒趕做棉鞋焦急的面容,腳穿暖烘烘的棉鞋,母親又怕我一個人走夜路害怕,親自陪送到學校。一路上我感動的熱淚盈眶,下定決心要發奮讀書,將來好好的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長大后,誓言變成了失言。夢想一次次破滅,理想這個個放飛。做事缺乏耐性,冬天經不起嚴寒,夏天受不了酷暑,貪圖享受,隨心所欲,不求進取,到頭來一事無成!
娘一生沒有文化,對兒抱有很大的希望,是兒不孝,讓娘的希望變成了失望。后悔年輕時的嬌縱任性,荒廢了金色年華,至今也沒能讓娘享上一天的清福。每次回味,淚流滿面,無地自容。娘啊娘,白發親娘,我要去看,我要去陪伴,風雨無阻,歸心似箭;是人生的醒悟,還是良心的發現?南下打工數載,給母親去個電話,都成了自己最大的吝嗇,理由:電話的另一短,總是傳來弟媳傲慢的態度和不熱不冷的話語!那又如何?萬水千山都阻隔不了的親情,幾句沒有溫度的話語,就能把你打敗?是借口變成了理由,還是不孝侵蝕了靈魂?
在家敬父母,何必遠燒香。千里迢迢,燒香拜佛,求福求財求平安,不如在家孝敬父母,家有爹娘,兒女能夠有機會盡孝,那也是一種福氣,也是為子孫后代積德行善。為人要學會感恩,感謝爹娘給與自己生命,培養自己長大成人;感謝上天,賦予蒼生,使大地有了生機;感謝社會關注之恩,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
只有心存感恩,心胸才會豁然開朗,人性才會善良,才不會太計較個人得失;只有心存感恩,才能心甘情愿地付出。
耳聞娘家鄰居劉大媽,身患絕癥,醫治無效,不幸去世的惡耗,我的心更加顫抖,一個和藹可親的面容,昨天大街上的偶遇,今朝的天上人間,不敢置信?我仿佛看到她就是母親的縮影,(年齡,體型,相貌酷似一人),娘也三高人群中一員,每次發病都險些喪命。我不敢設想,將來的某一天,娘真的象大媽那樣,撒手閉眼,去了西天,我肝腸寸斷,夜哭到明,明哭到夜,有用否?能比得上生前的一個問候,一杯熱水,一頓可口的飯菜?
再回娘家,馬上就出發。耳邊又響起陳紅感人的歌聲《常回家看看》,老人不圖兒女為家所做大貢獻,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平平安安!父母何時瞧不起自己的子女?高官厚祿亦好,酒店服務生也罷,父母到了這個年齡,這些對他們來說,一切都是浮云。人老了,事少了,剩下的就是孤獨了。父母需要的是陪伴,是想找個人聽他嘮叨。何為孝?貧窮的父母錢到為孝,孤單的父母相伴為孝,嘮叨的父母,聆聽為孝,盡孝就象父母照看自己幼小的孩子一樣默默付出不叫屈,不言累。
花開花又落,轉眼父母到了風燭殘年,哪怕父母真的成了那風中的殘燭,我甘愿做上風的那堵墻,為這根蠟燭遮風擋雨,希望這跟孤獨的蠟燭,不在孤獨,少流眼淚,生命有所延長……
【作者的話】我想守住生前與娘相伴,不要清明墳前的呼喚與思念。
(文/人生如夢)
作者:人生如夢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