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西北土語一一“七十五開”
(一)
今年一開春,由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裹挾,大家都有點別樣的心態。
有個段子說,感受另有別樣的是小偷,上街偷,街上寥寥無幾人;入室偷,屋里又都是人。
不過,我們卻也有著與往年不一樣的別樣情緒。這個鼠年是真歷害,一露頭就把人們逼成躲在家里像不出洞的老鼠。
可以說,這場疫情由武漢而湖北,而大江南北黃河上下長城內外,幾乎令人措手不及甚至手足無措。這種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速度是十幾秒鐘甚至幾秒鐘,力度是一人發病傳染全家,強度是凡接觸的人幾乎無幸免不受感染。從武漢史無前例的"封城″,到好多地方實行"一級戰時管制″,這種非常時期的突發緊急狀態,一下子給尋常人的心理蒙一層陰影。該怎么描述呢?有人用皖西北鄉村土話說:"今年,這個年呀,過得怪怪的,被小老鼠突然一鬧騰,差一點鬧個七十五開。"這話可能合適。
(二)
自古以來,皖西北鄉村民風樸實,講究互幫互助友好來往,有的祖輩幾代交往成"世交老好″,平常日子里左鄰右舍都很注意處好鄰居關系。大家知道,誰家都保不準哪一天遇著天災人禍,需眾人援手時,及時雨那就是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
當然,也有鄰人之間為著雞毛蒜皮小事而鬧矛盾。一旦糾紛越結越大,也就變為仇恨,仇恨入內要發芽,還可能相傳幾代,我們村就有兩家仇恨傳至三代了。還因為,農村深受家族勢力、宗族關系的影響根深蒂固,往往鄉鄰之間發生沖突,特別發生肢體接觸,雙方參戰的人眾多,一出動就是全家,甚至好多家的大人孩娃搖旗吶喊來助陣示威。兩軍對壘,你一槍,我一箭,他一棍,互相辨駁,互相斥責,互相對罵,互相毆打。這種群吵群鬧打群架的亂糟糟陣勢,局外人根本理順不出個頭緒,辨不清楚個對錯,只能說他們"鬧得像鵝窩一樣″一一一鵝窩,雜亂無章。這種不堪入目的混亂場面,皖西北鄉村人形容"七十五開″,恰如其分。
(三)
有些基層官員,在掌權的任上,奉行"為官一任,富民一方″的人民公仆精神,可歌可泣。
也不乏極個別的為官者,總想著大干一番,名揚上下。于是就全憑主觀臆斷,想干啥就干啥。這種不結合實際情況,不聽群眾意見,拍腦門想當然的行為,自然不得人心,失民意;下面的干部如有不聽他的,他就釆取"你不動,我動你(撤職)"的高壓手段,強迫他人跟著他一道塑造政績工程。結果呢,干一樣敗一樣,造一處毀一處。到最后,他拍拍屁股升職一走了之,像老鱉歪窩一樣,留下一個灘一個灘的爛攤子。皖西北鄉村人評價說,這個人的本事真可以,弄個"七十五開″的一差蓬,留給下一任拾掇,自已的屁股別人擦。
(四)
有兩兄弟,皆是老鱉剁掉頭,一肚子肉心。平時,只占便宜怕吃虧,如果吃一點虧,那就如眼里灰星下不去。鄉鄰說他倆是,兩個肉頭虎,一對尖頭鼠。
一日,兄弟倆相約給爹娘二老送養老糧食。老大約稱老二的糧袋,平秤稍微低一點;老二約稱老大家的,平秤稍許翹一點。一低一翹也不過相差一兩糧食左右,老大說老二占便宜。針尖對上棗刺,兄弟倆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動嘴,越吵火氣越大,最后動手;大動干戈后,女人也上陣對撕,孩子陣前各為其主各顯神通。兩家打鬧成一鍋粥,被人說成"鱉窩里搗一棍″,至于被搗一棍的鱉窩是什么樣的狀況,姑且不論,估計是用大小鱉亂哄哄的作比喻吧。這個混亂場面,最終被鄉鄰定性"七十五開″,無有異議。
(五)
也有場景不用"七十五開″來表述,就是夫妻之間盡管吵罵、打鬧得不亦樂乎,從來無人說那倆口子真能鬧,鬧的"七十五開”。因為,天上下雨地下流,倆口子吵架不記仇,白天同吃一鍋飯,晚上同睡一個花枕頭。或許,也因此,"七十五開″不適用夫妻之間的那點事兒,于是另用"狗皮襪子沒反正,倆口子吵鬧無輸蠃″來打圓場。當然,婚姻破裂的例外。
(六)
我不知道,皖西北鄉村人怎么會想得起來,用"七十五開″來描述緊急局面和不好場面及混亂狀態的。我一度絞盡腦汁苦思冥想,試圖給"七十五開″找出符合邏輯的因果聯系,但我始終找不到與它之間有著怎樣關聯的因果。我甚至懷疑,究竟是、還是不是這個"七十五開″的數目字?會不會另有一種寫法或說法呢?比如,用"七撕五開″對應"四平八穩"?也不靠譜。
自然,各地都有難以解釋清楚的方言語句,我說出我們皖西北鄉村"七十五開″的土語,欲求得文友指點"七十五開”典出何處?
(文/含笑牧春秋)
作者:含笑牧春秋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