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負面情緒留給與你親近的人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許會對陌生人很友好,很客氣,而對待與自己親近的人時,卻是想發脾氣就發脾氣,或許總是抱著“ta不會離開”這樣心安理得的心理。
——前言
最近接觸到“共情和述情”這兩個與心理學有關的詞匯。有人說“我的eq‘情商’比較低。”當時還是比較難受的。學習一段時間后,發現自己確實eq低。時常在想,如果自己不那么情緒化,或許好多事情,也不會發生,至少不會惡化,一發不可收拾。
或許你會問什么是共情?什么又是述情呢?共情就是一種能夠體會另一個人特殊的感受,不是同情,也不是一種思維過程。述情顧名思義就是一種表達自己感受的過程。舉個例子,假如你發現有一個白發蒼蒼的年輕人,在嘆氣似乎很難受。你想去開導他,那么你會去怎么做呢?我舉出可能會說三句話:一,年紀輕輕的嘆什么氣哦!二,我能夠明白你的感受。三,我剛才聽到你在嘆氣,有什么不開心的事嗎?可以跟我說說看嗎?如果你是那位年輕人,你會跟愿意和誰繼續交流下去。(如果有興趣的話,歡迎各位在評論區留言。)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有個小男孩兒,脾氣不好,與是小男孩兒的父親,給了他一把錘子,幾十顆釘子和一塊木板,叮囑他每當自己想發脾氣的時候就在木板上釘一顆釘子。幾天后小男孩把釘子全釘完了,他的父親又叫他把釘子全抜出來。問他有什么不同?他回答到:沒釘釘子之前,木板上沒有洞,現在雖然把釘子都拔出來了,但是木板上還是有洞。然后小男孩兒的父親語重聲長的說:“當你對別人發脾氣,甚至是罵別人的時候,就像是在別人身上釘釘子,就算你發現是自己的不對,道歉了,你認為別人就不會難過了嗎?”
情緒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朋友之間的關系會更鐵,用不好則會漸行漸遠。
(文/人生路枯心客)
作者:人生路枯心客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