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小記
我正在城樓觀山景,
耳聽得城外亂紛紛。
旌旗招展空翻影,
卻原來是司馬發來的兵。
我也曾差人去打聽,
打聽得司馬領兵就往西行。
一來是馬謖無能少才能;
二來是將帥不和失街亭。
你連得三城多僥幸,
貪而無厭又奪我西城。
諸葛亮在敵樓把駕等,
等候了司馬到此談哪,談談談心。
西城的街道打掃凈,
預備著司馬好屯兵。
諸葛亮無有別的敬,
早預備羊羔美酒犒賞你的三軍。
你到此就該把城進,
為什么猶疑不定進退兩難,
為的是何情?
左右琴童人兩個,
我是又無有埋伏又無有兵。
你不要胡思亂想心不定,
來來來,請上城來聽我撫琴。
剛剛走進村口,就聽見這曲鏗鏘有力的西皮二六唱段,我是一個戲劇迷,更喜歡這段空城計。
我正聽得入神,只見遠房的三哥笑呵呵的走過來,握住我的手一陣子的搖,說:聽說今天你能回老家來看看,太高興了,先到我家吃點飯,好戲還在后頭呢。
我懵懵懂懂的問:這是咋回事?
三哥說,是這樣,今天是我媽媽去世三周年,我如今不是咱們村子的主任了嗎,借這個機會,請了一個劇團,一來給大家整點娛樂,二來給老人家辦個周年,不過,這都是我自己的錢哈。
奧,我一愣神兒,哈哈,我和這個故鄉一個轉身就分別三十多年了,父母都已經過世,這個三哥就是我最親的人了。
寒暄過后,飯飽茶畢,我也擠在戲臺下,邊看演出邊和村里的童伴老裱們聊起天來。
一點點就聊到這個三哥身上。
三哥家共有五個孩子,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女兒好像腦子有點問題,其他四個孩子都比較正常,三個兒子成家以后父親病倒了。
病倒后的父親,每天由母親伺候,孩子們偶爾過來看看,沒過多久父親就去世了。
父親的去世對母親刺激很大,幾年后母親變的癡呆,剛開始孩子們還輪流伺候,時間一長開始鬧矛盾了,你推我,我推你的,都不想伺候母親了,甚至到最后,為了防止母親亂跑,用鐵鏈子栓住母親的腳腕,又害怕母親從床上掉下來,直接就讓母親在地上睡覺。有個親戚實在看不過去了,就指責他們,其中一個孩子竟然說:誰這么大歲數還有爹娘。這話說的真是喪心病狂呀!
神志不清的母親把鋪在地上被褥撕的一條一條,孩子們就像養豬一樣把母親圈在屋里,吃喝拉撒都在屋里,夏天那種氣味可想而知。母親就這樣熬過了夏天,漸漸到了冬天,北方農村的冬天,那種冷想必大家都知道,神志不清的母親被活活凍死了。母親死的時候,蜷縮著身體,腳上帶著鐵鏈子,那種慘現可想而知。
看到母親去世了,孩子們用一張草席把母親卷起來就埋葬了。甚至棺材都沒有買。
本來我覺得三哥挺孝順的,給母親周年辦的這么熱鬧,聽到這樣的過去,我是真的心寒呀,世上怎么會有這樣的孩子?
估計是忍受不了鄰居的白眼,想以此來彌補下母親。這種方式的彌補真是可笑,母親活著的時候不孝順,母親不在了你把周年辦的再熱鬧豪華有意義嗎?
這時候,有個長輩湊過來,說出了更神奇的故事來。講了一大堆經濟數字,說三哥如何威脅村民投票當選村干部,如何在村子里欺男霸女,如何克扣農民補貼,又如何豪奪巧取公有財產等等……
我暗暗吃驚,難道我今天回鄉的身份有人給泄密了?我的任務就是給檢察院的調查組打前站的,目的是穩住三哥,讓工作組順利入駐馬家灣,因為這個案子是省里掛了號的,絕對不能出半點差錯。
這時,對講機里傳來埋伏在村口的工作組組長的命令,讓我把三哥帶出去。
我詳裝有事,起身來到舞臺后,叫出來三哥,說是去見一個朋友。三哥沒有懷疑,大咧咧的扶著我的肩膀,像村口走去。
鑼鼓繼續,唱聲又起……蘇三離了洪桐縣,邁步來到大街前……
(文/風箏飄帶)
作者:風箏飄帶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