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拾之--釣青蛙
我的童年過得很土,莊子上幾個和我一般大小的孩子們自然也不列外,家里沒有閑錢買不來好看時髦的玩具,除了和土打交道外,就在田野里整天的瘋。
我所在的莊子附近沒有河,有的只是一條溪流,水流卻流淌的大而且急。名叫山夾溝,是夾在莊子和對面山丘腳下的的水流,故因此而得名——山夾溝。水是正宗的山泉水,可惜里面沒有魚,就連一條泥鰍也沒有,有的只是青蛙;吸血鬼——螞蟥;躲在溪水石頭底下的,只要一搬石頭就亂竄的蝦米;還有成天在水中游來游去的一些別樣的說不上名字的小生物。
盡管山夾溝的溪水里沒有魚,但我和莊子上的和我差不多大的男孩子都愿意到那里去玩,因為那里是我們夏天避暑的天堂,也是我童年生活中最為重要的時光。
六月的天氣很熱,太陽也毒,烤的大地無精打采的,像個中了暑的孩子。
田地里的小麥無精打采地耷拉著腦袋,院門外的狗也一直吐著舌頭,就別說孩子們了。要么躲在屋子里不出來,要么就去到山夾溝的溪里玩水。當然玩水多是莊子上的男孩子最愿意去的。
我小時候就常到那里去玩,尤其在夏天,找來莊子上幾個最要好的伙伴,拿上鐵锨,撅頭,在山夾溝的溪水里挖一大池子,并堵住下游,截住水的去路,只允許少許的水流走。
待池子里的水由濁變清就脫掉衣服,在水里泡澡,這也是莊子上的孩子們避暑的好辦法。
如果晚上下雷陣雨,第二天這池子里的水就會變得很濁,里面也會有許多青蛙待在里面。
我們再去這池子玩時,并不用手或其他的東西將青蛙趕出來,畢竟我們對徒手捉青蛙還是有一絲畏懼,用別的東西趕吧!又顯得的我們粗俗。我們會模仿別人釣魚的方法來釣青蛙。當然魚竿,魚鉤是沒有錢買的,只好各找一根小指粗細的竹竿,在其細的一端栓上長長的韌性很足的細線,并偷來母親做的針線活用小號針,順便劃一根火柴,將針尖兒在火柴上烤一會兒,待火柴滅后,就趁針還熱將其屈彎,做成魚鉤的模樣,在講線的一端穿在魚鉤上,綰結實,一副魚鉤便這樣產生了,只是犧牲了母親做針線活的針。
做好魚鉤后就在溪旁邊的濕地上搬開幾塊小石頭,找得幾根小蚯蚓做魚餌,蚯蚓必須要小的,太粗的不行,魚餌過于粗就影響青蛙咬鉤。將蚯蚓穿在魚鉤上,緊接著拋鉤下水,之后我們就在一旁蹲著等青蛙來咬鉤。
起初三五個人都蹲著,屏氣凝神,小心翼翼的握住魚竿等青蛙上鉤,就連呼氣都變得格外小心,生怕驚著池子里的青蛙。盡管如此,青蛙們還是不來咬鉤,只是將身子藏在水里,露出半個頭來,眼睛窺視著岸上的動靜,大多數都浮在池子邊上,下巴底下的皮一下一下的動著。就是不往水中央游,更沒有絲毫要咬鉤的意思。
我的堂弟三兒最耐不住性子,見狀就埋怨這該死的青蛙什么時候能咬鉤,都急死人了。
為了穩住大家因沒能釣得青蛙而失落的心情,也為了這場有意思的游戲不草草收場而壞了大家的雅興,我們中間一個頗有些見識的伙伴就對大家講釣魚的相關事宜,說做這活考驗的是人的耐心,釣青蛙和釣魚是一樣的,耐不住性子什么事都做不好。
聽到這些,我們像吃了一顆鎮定劑,又重新安定下來,卯足精神握著魚竿,注視著自己的鉤,盼望著青蛙能來咬自己的鉤。
夏天的太陽毒,以至于我們幾個人的頭發根里都出了汗,甚至到了眉宇間都無心去理會,生怕竹竿晃動驚著青蛙。只是一心一意的留意著自己的鉤。
終于有幾只耐不住性子,抵不住肥美蚯蚓誘惑的青蛙游了過來,就像耐不住性子,等不及青蛙上鉤的我們幾個孩子一樣。
先是一只小青蛙咬住了我的鉤,頓時我們都尖叫起來,這在潛意識里說明了我們的的成功,更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我們中沒有釣得青蛙的同伴的志氣,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了。我趕忙將竹竿提起來,放下去,反復幾次這青蛙徹底沒有了氣力才從鉤上取下又放回池子里,從新拋鉤。一下午就上鉤了好多次。
后來上了中學,才從學校旁的商店里買了幾只正兒八經的魚鉤回來,分給一起玩水的伙伴,并約好周末如果天晴就一起去山夾溝里玩水,繼續釣青蛙。
因為是正宗的魚鉤,所以上鉤的次數也就更多了,但久而久之感覺又失去了當初的那種樂趣和渴望釣上青蛙來的熱情,更少了因上鉤而激動的心情。
也不知道是誰提出來,我們學一學姜太公直鉤釣魚,于是我們又好端端將買來還沒用多久的魚鉤砸直了,之后又像往常一樣蹲在池子旁釣起青蛙來。
但試了很多次都沒能釣上青蛙來,只是吃了作為魚餌的蚯蚓就逃回岸邊去了。
我們就開始懷疑是自己火候不夠,還是姜太公直鉤釣魚的典故本身就是騙人的?直鉤還能釣上魚來。直鉤真的沒能釣上青蛙來,但從小善于思考,敢于實踐的習慣給我以后的生活留下了許多好處,釣青蛙的事也磨練了我的性格,更給我的童年生活涂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文/鄉下人)
作者:鄉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