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鄉土情結
“小猴仔,回家吃飯了。”媽媽扯著嗓子在大門口呼喊,孩子們要是聽見了就“哎,知道了”扯著嗓子回應一聲。
有的乖孩子看見有人家炊煙裊裊,便自覺回家,他們知道該吃飯了,那個黑乎乎的大煙筒呦,孩子們曾擔心圣誕老人敢爬嗎?不怕臟嗎?煙筒另一頭是死的,他怎么爬進屋里來給自己床頭襪子里放禮物呢?孩子們的結論:圣誕老人絕對不會來自己家。
鄉村的孩子土生土長,野!五六歲的年紀就是個小大人了,燒水拾材,挑水揀菜,不在話下。家中庭院里,屋山頭上,東南西北方,全都有自家的菜園子,春夏秋冬季,要啥有啥,在鄉村,吃用不著花錢,不花錢還吃的挺豐富,蘿卜芹菜,西瓜蘋果,等等,應有盡有,只消去菜園子再勤快一回便可腹部飽飽。
“莫道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說的就是這理兒。
外出打工的爺們兒回家來,自然會帶回來點燒雞烤鴨等等城市美食,孩子們高興,爺們看著也驕傲,再變戲法似的拿出一件花衣服來,孩子們穿上便撒了野,跑到東家跑西家,“呦,你爸爸給你買的新衣服啊,真好看。”孩子穿上便脫不下了,得美上好幾天才過癮。
爺們掙錢不多,卻夠糊口,吃不上山珍海味,穿不上名牌,他們也不懂這些,一切都很簡單,好吃就多吃,好看就是美。
老婆孩子不會嫌棄爺們沒本事,他們愿意跟你一起住土屋,怎么了,家家都是泥土壘的房屋,誰也不會看不起誰,大門也都是木門或圍個籬笆就是門,街坊四鄰走街串巷,去別人家像去自己家,彼此都是親人,這就是鄉村人最大的樸實。
爺們厲害啊,有本事,掙了錢開始蓋樓,你家住了平房,我家也住了平房,大家出力再幫他家蓋屋,嘻嘻哈哈著,農村便大變樣,改革春風揚起來。
生活條件好了,買個洋車(自行車)唄,孩子們在大街上學騎洋車,摔倒了再爬起來,多摔幾次,也就會騎車了,所以大街上隨處可見騎單車的男男女女的孩子們,彼此追逐著,他們的青春也悄悄來臨,他們漸漸長大了。
翅膀硬了,就要遠飛了,父母可不希望孩子們窩在窮山溝溝里,讓孩子走出去是他們的心愿,一紙錄取通知書改變了無數農村人的命運。
如今鄉下,很難再看見青壯年,他們都走了,外出打拼了,在家的都是些老一輩,不跟孩子們去城市住,他們才是一輩子土生土長,這里是家啊,這里是根啊!
所以,城市的少男少女,你的根在哪里?你是城里人,請不要看不起農村人,他們比你強,他們的雙手蓋了你住的樓房,你買的飯菜是農民親手種出來的。你沒資格劃分人的等級,大家是平等的。
你若是農村人,一句話:常回家看看。莫讓父母守空巢,夜深人靜的時候,想想家中的老父母,大魚大肉不是他們想要的,精神慰藉是急需。
不忘本,不忘初心。
【作者的話】感謝“鄉下人”提倡的這類競文,讓我再一次讓自己保持清醒。
(文/花祖)
作者:花祖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