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史上顛倒黑白的一些情節
文學是天使和魔鬼的化身,一方面催人奮進,一方面令人頹廢;一方面展示高尚,一方面刻畫卑鄙;一方面謳歌良善,一方面顛倒黑白……
等等,文學還能顛倒黑白?是的,請看下述的幾個例子。
《封神演義》丑化商紂王
看過《封神演義》的都知道,商紂王是個大壞蛋。無論是小說、電視劇還是小人書里,紂王都是個人渣。就連小孩子都知道紂王“不系好銀”,在中國人心里他是翻不了案了。但是這不符合歷史。
毛澤東評價,“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它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边@個功勞,就是促進中華民族的統一和版圖的擴大。從歷史的角度看,沒有證據表明紂王殘暴驕奢,是小說把他黑掉了。
當然,《封神演義》作者不是第一個黑紂王的人,周武王才是。為了說明自己的正義性,把對方貶得遍體鱗傷,這明顯是出于政治斗爭的需要。這個基本套路,古今中外被用了無數遍,遠到美國總統選舉近到中國鄰居罵街。從周武王開始,在官方的引導下,中國文學黑了商紂王三千年,比如千字文里就有“吊民伐罪,周發殷湯”。甚至還有個成語叫“助紂為虐”,也是為紂王量身定制的定向墨汁。紂王有知也當感嘆:一直被抹黑,從未被超越。
話說回來,商紂王做的事,放在歷史長河里看對中國是有益的,但對他當時的政權卻是有害的。比如伐徐夷(山東、淮河一帶的東夷族)就損耗了國力,自然造成民眾生活水平下降和勞役繁重,另外也造成商軍主力外線作戰,使周軍偷襲朝歌得手。
不過歷史是很神奇的,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有一種說法,商軍主力來不及救商紂王,卻又不肯投降周軍做奴隸,于是漂洋過海到了美洲,創造了瑪雅文明等文化。商軍在美洲的后裔,就是印第安人(含義是“殷地安人”——殷地安陽人)。這個神奇的故事,就叫“失蹤的軍團”。
《隋唐演義》抹黑隋煬帝
按照這部演義的說法,隋煬帝是“六短”之君:弒父、奪權、欺母、鎮兄、圖嫂、戲妹。說楊廣不但毒死了自己的父親奪得皇位,還娶了父親的妃子和自己的嫂子蕭美娘,還意圖強奸妹妹瓊花公主……哎呀!真是千古第一大渣男!
成王敗寇,剩者為王,這道理千古不易。在唐朝人的記載下,隋煬帝楊廣必須是個壞蛋。這就如同在周朝人記載下,商紂王殷壽必須是個壞蛋一樣。其實楊廣沒有這么難堪,相反對歷史還頗有貢獻??婆e取士,三省六部,運河交通……楊廣做了很多有歷史意義的大事。有的是繼承,有的是開創,都非常輝煌,對中國歷史影響巨大。有一件事很能說明當時中國經濟的發達,就是在焉支山(今甘肅張掖)舉行的萬國博覽會。
楊廣被詬病的另一大罪狀就是伐遼東。在文人們的歪曲下,伐遼東成了好大喜功和殺伐無度,給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苦難。這是非常無恥的顛倒黑白,暴露了腐朽文人們自私自利、鼠目寸光、好逸惡勞等等卑劣品格。記得有一首古詩叫《無向遼東浪死歌》,就是強烈反對隋軍在遼東作戰的,據說還對隋末農民起義起到了巨大的號召作用。
從歷史角度看,伐遼東十分必要,而且對中華民族性命攸關。當時在遼東地區,崛起了一個強大的地區政權高句麗(注意不是高麗。一些韓國人總是企圖把二者混為一談,從而抒發對中國東北的領土野心),對中原王朝構成強大威脅。歷代的北方偏遠政權,只要強大了都要覬覦中原大地,高句麗也想來一遍“三軍入中原”。這種情況下,隋朝對高句麗的軍事反擊就是必須的。這絕對不是文人矯情的“浪死”,而是保遼衛國。設想,如果楊廣伐遼東是錯的,那李世民為啥還要伐遼東?說楊廣昏庸,難道李世民也昏庸?事實是,當時無論誰做中原天子,只要具備戰略眼光,都必伐遼東。
因為遼東對于中原甚至是整個中國,都太重要了。中國歷朝歷代的有為君主,都很重視遼東方向的防衛。漢朝和匈奴在河西打得熱火朝天,也要派軍隊到遼東來打幾仗威懾一下。隋煬帝伐遼東,唐太宗伐遼東,明成祖干脆把遼東整個控制,直到廣大西伯利亞。明軍在李如松帶領下,把企圖侵犯朝鮮的日軍趕下大海,本質上仍然是保遼衛國,守護中原大地的國防安全。沒有李如松,日本鬼子那時候就進駐平津搞盧溝橋事變了。
可見,隋煬帝伐遼東是不得已而為之,對中華民族是長期利多、短期利空。上述分析,也彰顯了抗美援朝的偉大意義——如果不是志愿軍,美軍也可能順著遼東,重走日軍侵華老路。
白居易這人沒節操
唐朝詩人白居易在文學上水平很高,詩歌流傳于世的很多。比如“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樣的詩,很有生活氣息和藝術情調。其長篇代表作《長恨歌》、《琵琶行》更是堪稱絕唱,在文學藝術領域影響甚廣。
白居易的詩,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比如《賣炭翁》。“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這樣的詩句,反映了貧富分化的社會現象,寄托了對中下層群眾的同情,道德上也是可取的??墒撬脑姼枥?,道德不可取的也不少,讓人忍不住吐槽。
《琵琶行》里寫,白居易送別客人時“舉酒欲飲無管弦”,于是就“醉不成歡慘將別”,后來“忽聞水上琵琶聲”,終于“千呼萬喚始出來”。從描寫中可見,白居易的封建享樂主義也是比較嚴重的,沒有人彈琴唱曲,他就不但喝酒喝得不開心還覺得自己很慘。聽到別人彈琴,就死乞白賴地強迫人家出來,這不就是有文化的流氓嗎?一般情況下,你邀請人家出面彈奏是可以理解的??墒羌热槐痪芙^了,就應該尊重對方,不再糾纏。但是你“千呼萬喚”實在太無恥了吧?按現在的觀念,在道德層面這叫性騷擾,在法律層面這叫尋釁滋事,應該弄去拘留十五天??梢?,在白居易的眼里,只有自己的享樂,沒有別人的尊嚴。
《長恨歌》就更不像話了,簡直掉光了節操。唐玄宗利用權力,強睡了自己的兒媳婦楊玉環,這么慘烈的丑聞,居然被白居易顛倒黑白成了愛情經典!這種諂媚權勢喪盡天良的作法,真是令人不齒。70多歲的公爹和20多歲的兒媳婦,這種感情是愛情還是奸情?是婚姻還是強奸?是高尚還是無恥?是正常還是變態?如此丑態百出的宮廷虐戀,居然被白居易謳歌成“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還“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真是令人不忍直視。楊玉環的前夫、壽王李瑁,才應該是“此恨綿綿無絕期”吧?奪妻之恨,是自己親爹干的,這仇一輩子都報不了,真是“此恨綿綿無絕期”。
施耐庵美化流氓
《水滸》里,有很多英雄人物,但也有不少流氓無賴。把流氓無賴美化成英雄人物,這是文學家的本事,也是他的污點。像魯智深這樣的,一身正氣,大公無私,還是比較符合英雄標準的。林沖除了火并王倫稍有爭議,其他作為簡直完美,是個道德君子。武松重情重義,恩怨分明,基本沒有亂殺行為,也還過得去。
乍一看是英雄,細一看是無賴,李逵就是這樣的“英雄”人物。李逵的性格特征如下:好吃懶做,好逸惡勞,蠻橫無理,暴力殘忍、濫殺無辜……一個典型的流氓無產者。但在施耐庵的筆下,李逵成了金光四射的正面人物,劫法場是講義氣,殺四虎是有勇氣,審案子是有智慧,拒招安是有原則……簡直是封建主義四有新人。
可是李逵劫法場救宋江的時候,板斧亂砍的是路過圍觀的吃瓜群眾,正義在哪?把老娘扔了去找水,智慧在哪?為逼朱仝上梁山把知府家小孩活劈了,善良在哪?不干活還賭博敗家,道德在哪?擱現在,這貨絕對是應該被依法嚴打、從快從嚴、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大快人心的典型。能把一個流氓寫成英雄,施耐庵的文筆,我服!請收下我的膝蓋!或許,李逵的諧音“理虧”,已經暗示了這個人物的形象?
還有啊,吳用這人看上去很正義很博學很智慧,好像有點諸葛亮的范兒。其實啊,這人壞得很。為了逼盧俊義上梁山,就設下毒計,既污蔑人家造反,又把人家往邪路上引。這種不講道德只講目的的做法,只會搞得梁山烏煙瘴氣內部分裂。可以說,梁山就是不受招安不征方臘,也必定難以持久。低劣的文化種子擺在那,肯定長成歪瓜裂棗。
看《水滸》,當然不能用《蕩寇志》那種立場,完全妖魔化梁山人物。但是也不能一概認為他們都是英雄,要辯證地看,要具體地看,要分開地看,才能正確對他們進行評價。
羅貫中道德綁架
“我去!敢黑我羅大師,我和你拼了!”“三國演義迷弟迷妹們,大伙沖啊,扁死這個羅黑”……看到上邊的標題,有很多人估計已經怒了,可能正在趕來噴的路上。
大俠饒命!我有下情回稟:《三國演義》不是《三國志》,《三國志》不等于三國歷史。
劉備好,曹操壞。這是幾乎所有《三國演義》讀者的印象,但這不符合歷史。至少在唐代以前,曹操的形象都是很正面的,比如李唐王朝就很尊崇曹操。好像是到了宋代,南宋人出于對北方開地圖炮的需要,才開始在藝術領域黑曹操。因為曹操代表的是北方政權,南宋人用曹操來影射北方的遼、金政權。
曹操鎮壓黃金軍是不對的,使用洛陽鏟也要譴責,但他也有歷史貢獻。比如擊敗烏桓啊,統一北方啊,振興文學啊,保護明星(蔡文姬)啊等等。“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但為君故,沉吟至今”,這些美妙的詩句,真不是文學中二青年能寫出來的。而且他還有倆才氣過人的兒子,曹丕和曹植。尤其曹植,簡直是文曲星下凡,《洛神賦》寫得超凡脫俗。難怪有個楞貨不客氣地跪舔曹植:“曹子建才高八斗,我一斗,天下人共一斗”。
羅貫中受封建正統思想影響,自然而然認為在漢朝當然是姓劉的有理、姓曹的理虧。這是他的時代局限和文化本性使然,不這樣寫他就不舒服,他自己都不會喜歡自己。但在今天看來,曹操氣魄雄偉,縱橫捭闔,有一定的歷史進步性。當然,這人說了一句給自己招黑一萬年的話“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薄情寡義,也怪不得別人噴他。
想說的是,歷史上的曹操即使算不上好人,卻也不像《三國演義》里寫得那樣壞。劉備則是反過來,即使不算壞人,卻也未必如《三國演義》寫得那樣好。別的不說,帶著百姓行軍,怎么看怎么虛偽陰險,而不是愛民如子的仁義行為。真仁義的話,給群眾發點錢糧,叫他們遠離戰場玩命跑路啊,怎能讓百姓混在軍隊里,隨時陷入陣地殺伐?
在《三國演義》里,趙云簡直是超級戰神,不但高富帥,還武藝高強道德完美,屬于不留死角圈花癡粉的那種家伙??墒菤v史上真實的趙云,只是一個警衛部隊司令一類的人物,難以獨當一個戰略方向,也沒有什么驕人的戰績。就靠了羅先生的一支如簧巧筆,趙云成了“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超級男生。不得不說,我對這種改編歷史的本事,佩服得不要不要的。
金庸橫豎都有理
目測一大波金粉正蜂擁趕來。我得先說一句:“隊長,別開槍,我也是金粉!”沒錯,我是個金庸武俠迷,還迷得不輕。所有金庸的武俠小說我都看過,有的還看過幾遍。
閑言少敘,書歸正文。金庸的博大精深,今天不說,來說一下他的另一面:不講是非。金庸的文筆超級厲害,包括混淆是非也是。他能不露聲色、不著痕跡地引導讀者的情緒,順著他的邏輯講歪理。
在《碧血劍》中,飛天魔女孫仲君兇殘無理,砍斷了好意送回其佩劍的金龍幫弟子一只胳膊。相信看到這里,讀者在心中一定非常痛恨孫仲君,暗罵這么兇殘的渣簡直都不算女人??墒堑搅撕髞恚駝ο稍衬氯饲迩謇黹T戶時,只是把徒孫孫仲君的一個小指頭斬斷了,并勒令她不得再用劍,同時還有一段義正詞嚴的說辭??吹竭@里,讀者們大概都出了一口氣:“哼!惡婆娘,活該!”好像正義得到了實現,好像因果得到了報應,好像天理昭彰循環不爽??墒钦媸沁@樣嗎?她砍了人家一條胳膊,卻只被罰了一個手指,這公平嗎?按現在的觀念,這傷殘等級都不一樣啊!怎么能說是實現了公平正義?
還有《天龍八部》中,蕭遠山殺了喬峰的不少親人朋友,比如玄苦、橋三槐、徐長老等。當時喬峰是咬牙切齒,要把這個“大惡人”找出來殺了,給親友們報仇。可是當喬峰在少林寺中得知,這個“大惡人”就是自己的親爹時,他立刻變卦了,決定和蕭遠山并肩迎敵,不計較親友們的死了。平心而論,按中國傳統儒家觀點,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喬峰放棄報仇是可以理解的。但喬峰卻公然說出“這些人既是爹爹所殺,便和孩兒所殺沒有分別,孩兒一直擔負著這名聲,卻也不枉了”,聽起來很有擔當,卻少了正義的心。這里暗藏的邏輯是,如果是親爹干的壞事,那就不叫壞事。這是典型的有私無公,為親情棄公理。在下以為,喬峰站在父親一邊保護他是理所當然,但不應該做這種缺乏道德的表態,不符合他一貫俠義武勇的人格形象。
《倚天屠龍記》里,范遙為了臥底,違心殺了兩名明教的香主。張無忌只是臉色上不快了一下,范遙就斬斷自己兩個手指,并揚言將來自殺謝罪,張無忌就無話可說了。讀者此時獲得的道德結論是,范遙為了明教反元大業忍辱負重,真是太受委屈了??墒牵逍岩幌孪胍幌?,這不是歪理嗎?為了你取得信任,就枉殺自己本教同志,這和叛教有區別嗎?你的事業就重要,別人的命就不重要?范右使,你真使得一手好“乾坤大挪移”——把天挪成地,把白挪成黑。
金庸優點多,我就不多說。你要來噴我,我就呵呵呵。
瓊瑤邏輯自私多
小時候趕上瓊瑤熱,也看了幾本。什么《我是一片云》《燃燒吧火鳥》,初看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看多了就都一樣沒意思。當時還不懂瓊瑤,就是覺得這個人很有才還有情?,F在知道,她還擅長講歪理。
比如這句,能把人笑噴了:“你只是失去了一條胳膊,而她卻失去了整個愛情!”話說得好像失去胳膊沒什么,失去愛情才要命。這不就是瞪眼胡說嗎?失去愛情確實很痛苦,但是和身體傷殘不能類比好嗎?情感世界的事太復雜了,怎么能和身體傷害簡單對比呢?比如,一個人失去了愛情,傷心得要死,可是如果他后來又遇到更好的愛情了呢?那他可能還會感謝從前的失去??墒ジ觳簿筒灰粯恿?,除非傳說中的斷肢再植,否則這人一輩子就殘廢了,時時刻刻。
還有一段情節,也出自瓊瑤:女生去醫院給貓治病,醫生說只給人治不給貓治,結果女生的男朋友耍流氓無賴,威脅要進行醫鬧活動和尋釁滋事,嚇得醫生趕緊答應給貓治病。事后,這個無賴男生受到了女生的熱情贊美,覺得他有愛心有人性好英雄好勇敢好贊哦……
讓我吐一會先!這種蠻不講理的邏輯,都能道貌岸然地包裝成高大上,世上還有天理嗎?眼中就只有你的貓,沒有別的病人,不管醫生專業,不顧法律道德,說穿了就是自私到丑。
好在我沒有迷過瓊瑤,要不然現在得悔成啥樣。
文以載道,才是好的文學作品。如果文學帶有錯誤的價值觀念,會影響很多人,這也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很多中國人相信小說超過相信歷史,所以受文學作品的影響更大。在文學作品的影響下,中國人沉淀固化了很多錯誤的史實和觀念,并潛移默化地影響現實社會。希望大家,別信廣告信療效,別信小說信科教。
?。ㄎ?旋律)
作者: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