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書趣
大凡生于50或60年代的人,對兒時的玩藝還記憶憂新,夏天時推著鐵環跑在村里坑坑洼洼的街道上,冬天無非是摔四角,但在那些年物質貧乏的日子里,我最喜歡和期盼的還是過年。因為過年一是能吃上平時吃不到肉或點心,還有就是跟著母親串親掙下的三毛五毛的壓歲錢,可以買我平時想看的小人書。
記得那年春節過后,也就是大約初七左右,我懷揣著在隨母親辛苦串親掙下的兩元壓歲錢,吃罷早飯,就一個人沿著焦枝鐵路向城里趕,我的目標是縣新華書店。走下鐵路,沿著長長的土坡,走過南漭河上的漫水水泥橋,穿過當時有名的西關飯店,直奔位于小十字的縣城唯一的新華書痁,買下了那套有六本之多的成語故事連環畫冊,兜里只剩下了兩毛錢,看了看那本《智取威虎山》訂價1毛八分錢,如果買了這本書,那么就意味著喝不上西關那家我饞了很久的肉丸了,但想了又想,還是掏出錢來買下了那本書,手里拿著一摞小人書,向家走去,冬日的暖陽照在身了,我邊走邊看,遠遠地聞到了肉丸的香味,肚子里傳出“咕咕”的叫聲,摸摸口袋僅剩的2分錢,無奈的咂咂嘴緊緊褲帶,繼續往家走。
走呀走呀,從小體弱的我,感到回家的路是那樣的漫長,大約是中午時分,路上無有一人,只有那寒風卷起地上落葉的沙沙聲,我縮縮脖子晃了晃有些發暈的腦袋,艱難的向家走去,走著后悔著,如果不買那本《智取威虎山》自己也不制于餓得頭暈腦脹,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走到當時的化工廠墻邊,離家還有一多半路程,我氣喘吁吁的坐到了路邊的一塊石頭上休息,忽聽到有吆喝牲口的聲音傳來,抬頭看去見一輛馬車從東使來,我忙站起來觀看,原來是隊里五叔從煤礦拉煤回來,我像苦難中見到了救星似的忙迎了上去,五叔見我忙剎住了車,讓我坐到了車上給我捎了回來。
現在說起這件事時,很多人不理解,孩子們會認為我很傻,但我知道,他們這代人很難理解,我們那個年代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有的只是每天定時的有線廣播。所幸的是,我們那時有連環畫、小人書,是它們伴我度過快樂的童年!
(文/愛無痕)
作者:愛無痕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