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榮將盡,繁華依舊--游曲阜孔廟隨感
托一抹淡淡的幽香,攜一款冗雜的憂思,才寂寥凄切,卻又心緒零亂。走近,走近,卻走不出什么好心情。
這寧靜的古鎮啊,我的到來難以令你改變幾分。
行走間,廟宇的輪廓明了:古色古香的三色連接著入口,三座大門交相輝映。舊時遺下的瓦巖猶星零排列,于臺階相稱,承起無盡威嚴。
只是我們還未踏入門沿,耳朵已被嘈雜的叫賣聲填滿。無數的小販幾乎圍住了整個入口,他們叫著,搖著,引誘著,貌似天真地請求著游客添些紀念品來添上文墨之氣。多數游客掏錢而許,但也有人微微一笑,手與心在那刻仿佛攥緊了什么一樣,驀然遠去。
經過大門,一座古拱橋傍水而立,兩側皆列古柏。綠水環繞橋身,配上朦朧回影,灑下一片淡雅。淺淺的漣漪連綴著悠然的心緒,在一陣馨香落定之際,融化了世俗的妄作。
許久,大小各異的石碑展現在了面前。透過不同的字體,從宋代至明清的碑身,書寫著同樣的尊崇。可是儒學傳世幾千年之久,卻改不了多數淪為碎片的命運。無數殘破的碑身已無法復原,古老圍墻的印痕已無關風雪。本微不足道的繁華擺著肆意妄為的面孔,在華麗的外衣下,掩蓋著博大也渺小的繁榮。
終于,大成殿來了。大成門作為孔廟的最后一扇門,它最為蒼老,最為堅定,那宏偉的龍柱矗立殿前,守衛著殿內的圣人。殿內,他神態坦然,目光中充滿睿智。
遙想兩千年前,那個乘車周游列國的大學士,曾幾度被世人所稱頌卻始終未被重用。這難道是因為他學術不精、待人不禮嗎?可他離世之后被歷代君主尊為圣人。這些君主修廟祭祀,大舉發揚孔儒文化,難道僅是表明時局變遷,政治開明?或許只有繁華的城邑配得上繁榮的文化吧,也許只是熱鬧的街市才會催人淚下吧。如今的人們只在意外在的繁華,又有誰體會過失去文化底蘊的痛苦?
圣域里,平靜,我隨眾人購買香火來到壇前。在一片煙霧中,我仿佛看見了繁榮被繁華的空城包圍,等待著被吞噬。小販的善解人意,游客的慷慨大方又一次激起了我的心悸。我企圖埋頭許愿,去改變這場悲劇,卻又決心放下手中的香火,將心中的香火點燃。繁榮將盡,幾重圍墻圍著,緩不過氣;繁華依舊,幾種欲望驅使,反反復復。那些最珍貴的東西,能重新回來吧?還是曾無盡的繁榮,也已近黃昏?
愁思,還只停留在愁思。。。。。。。
【作者的話】這是一篇數年前寫的文章,近期自己并沒有去很多地方旅游。但聽朋友們說起,覺得文化古跡和旅游勝地還是那樣充滿爭議。于是我想起了這篇文章,不禁感嘆:當時那份愁思,還只停留在愁思啊!
(文/時雨)
作者:時雨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