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器盛氣
“古之所謂豪杰之士,必有過人之節(jié)。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與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蘇軾的《留侯論》一席話闡明了對“器”的理解,以一顆波瀾不驚的心去容下波瀾壯闊般的事。是所謂,百花不為我開,我卻依舊為百花笑。
“器”是一種器量,以自己的器量容納別人的氣、自己的氣和世界的氣。以淡然平和的目光看待自己挽不回的局勢。常留一句古話在耳邊“退一步海闊天空”,不給自己和他人的世界徒增一分復雜的色彩。宋代著名理學家程頤講過“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識量過人者能之。”唐代寒山與拾得兩位大師所著《忍耐歌》廣為流傳。《忍耐歌》中有這樣的詩句:“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可見,古之圣人器量如此之大,而今之眾人亦當如此。
在生活、學習、工作上,器所占領(lǐng)的位置非同一般。生活有了器量,壓力減少了;學習有了器量,輕松易懂;工作有了器量,同事相處融洽了。當“氣”存在時,總有“器”去容納它。“器”就像孫悟空的“火眼金睛”經(jīng)過一番炙烤,任何“氣”在它的面前無處遁形,愿世人都有一雙“器”的眼睛,以己之力接受他人。現(xiàn)代人的生活不是殘酷的,因為有“器”的存在,多了幾分甜美,不是被隱于一片“氣”中,生活就是如此。
“器”能彰顯才識氣度。佛家常被認為是普度眾生的代表,與其“器”有很大關(guān)聯(lián)。若心中無“器”,何以容天下蒼生?所以在一些電視劇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菩薩帶著金色耀眼的光芒,表示著他們不一般的慈悲情懷。當步入社會以后,你的器量會影響自己的一生。你若是一個寬宏大量的人,同事樂意與你相處,上司會覺得你是可塑之才,生活的困難壓不倒你,可能在別人心中留下的印象不是最好的,但也會給你一個“謙謙君子”的名號。展示著你非同一般的見識和才智。
法國十九世紀文學大師維克多·雨果曾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廣闊的是人的胸懷。”雨果的話雖然浪漫,卻也不無現(xiàn)實啟示。
(文/清風兩岸)
作者:清風兩岸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