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id="48mse"><pre id="48mse"></pre></source>
  • <noscript id="48mse"></noscript>
  • <source id="48mse"><tr id="48mse"></tr></source>
    <source id="48mse"><tr id="48mse"></tr></source>
    <noscript id="48mse"><object id="48mse"></object></noscript>

    等風也等你

    黃歧望鄉亭與一名臺灣老人的對話

    墨殤 129 ℃ 0 條

    黃歧望鄉亭與一名臺灣老人的對話

      【散文隨筆】黃歧望鄉亭與一名臺灣老人的對話

      ————定海古城望鄉亭里與臺灣老人們的交流

      引子:“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首七步詩,引發了多少中國人的深思與憂愁。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多少中國人在血和淚水之中掙扎。也許幾十年的悲歡離合,有多少家庭在戰火中悲歡離合,有多少人因為內戰的烽火而逃離到孤島之上,又有多少分離的兄弟姐妹隱含悲歌成為了歷史悲劇……

      我時常在思考著為什么那個“特殊的年代”里,會有那么多的“特務”和“漢奸”?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家庭悲歡離合?為什么會出現軍閥割據“戰火紛飛”?而老百姓逃難四方、顛沛流離?這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真實的“歷史悲劇”,同時也是悲劇之中的歷史蒼桑,這也是所有中國華人悲慘的歷史一頁。

      清晨,赤紅色的土地上撒滿了光芒,那是海水借著月亮的銀光,與太陽還未升華的曲線折射。在翠綠色的竹海里邊,在獅虎山的半山腰荒坡之上。那一幢幢的新、舊不一的別墅洋房之中、參差不齊的舊式江南水鄉古建筑房屋,顯得更古樸而錯落不一了,尤其是在清晨的濃濃霧氣的籠罩之下,更顯得色彩鮮明、神秘離奇了。

      清晨,三點多鐘正是我早起之時,每天的清晨我都會這個時間起來,穿好衣服從干媽家出去晨練。今天和往常一樣也不例外,小跑似得出了家門,直接順著獅虎山的半山坡往敖江大橋飛奔。五、六分鐘之后我便跑上了敖江大橋,而后一陣狂熱的沖鋒飛馳過三點幾公里的長長大橋。當我奔著老縣城中心的主干道一路狂飆,從大明王朝時期遺留下來的鳳凰古城主干道沖鋒出去。當我順著歷史的古建筑、古老的明朝街道走出老縣城,這時我已經是通身是汗水了。半個小時之后,我便從古老的明朝時期建筑群落之中跑了出去,直接飛奔出了年代古老的城關。這個地方正好是大山坡的緩沖地帶,足足有五、六公里的距離便是群山環繞的大山區,山峰林立、溝壑縱橫、大的小的山坡比比皆是,就在山坡縱橫之間一座座新興建筑起的“新縣城”拔地而起。

      當我一路狂奔之后氣喘吁吁地站在古老的縣城邊緣,前邊便是新城區的中間地段。這是一個真正的山坡,從平線直面的零度一下往凹陷的零下50角滑道而下。此刻,我順著縣級公路一路前行,走過三、四公里的超越時空的距離感,面前的景象讓我震撼、心緒激蕩。那是從一個直面平臺走向了立體三維的心跳,突然之間來到了一個立體感十足的山峰縱橫的立體三維畫面前。那高低錯落、奇怪險峻、高的高入云霧之中。矮的凹陷島坡、樓房林立、山寨、古堡縱橫。

      一個小時之后,我便穿越了時空。自己面前一座座大山的山峰就在眼前那種感覺特別震撼,最前邊的大冠峰七百多米高好像一座雞冠子,在最底下連接著公路的地方有一座石門牌坊,高度達五米多高、縱橫東西達三十多米遠的距離,由主門石牌坊和三個副矮一點的小石牌坊構筑而成,在正中央主門石牌坊的上邊有五個黑漆大字“七里畬族鄉”,每一個黑色字體都有半米大小十分顯眼。這里正是少數民族聚居的“九鄉十八寨”居住的山口處,平靜而險峻、雄渾而懸崖絕壁奇葩。在翠竹林立之中那一堆堆、一簇簇,矮墩墩的茶樹,隱蔽在竹林的翠綠與油菜花海之中。心海無涯的我,無心觀看這美麗的畫卷,順著巨大的石門牌坊的側面臺階,一直往另外的南邊下道的地方而去,這是落差達一百二十多米的臺階群,一千多級臺階順著大山峰的根基往南邊延伸出去——

      二十多分鐘我便走盡了所有石頭臺階,面前出現了一座兩間房屋大小的八角柱、圓形穹頂的石頭亭臺閣樓,這便是定海老城的城眼“望鄉亭”。這一座由閣樓與涼亭互為一體的古老建筑,是建筑于定海灣里邊一處高崗型懸崖之上。當我站在望鄉亭里往遠而視,前邊是一湖碧水、方圓五、六公里大小,再往湖水遠處望去只見一道長長的“長堤”,足足有十五、六公里左右,呈現出弧線構形。古老的望鄉亭三面環繞定海古城的半山坡,一面臨懸崖絕壁,懸崖下邊卻是落差達近百米的海水。

      原來,這是上個世紀七十年末期、八十年代初期為了屯墾、圍塘,進行水稻田、養殖鮑魚和海鮮產品,而興建的一項巨大的工程。而“長堤”只是“圍墾工程”的一部分而已,這是全體連江縣老百姓齊上陣,輪流修建浩大“海灘屯墾、圍堰工程”的壯舉。這一項“浩大的海灘工程”,可以說在當時全國也是一個奇跡。

      而黃歧半島東部灣里,沿海岸邊上的定海古城,尤其是崖壁上的望鄉亭,始建于洪武十三年,是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籌建的用于海防之用。可是到了明朝洪武二十二年深秋八月,崖壁上的望鄉亭又一次重新擴建了周圍的建筑,尤其是興建、擴建了一千兩百級大青石條的臺階,一直延伸到七里畬族的九鄉十八寨山口腳下。當歲月的年輪轉眼間到了萬歷七年,又一次擴建、改造工程啟動。在這座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的定海古城,進行著擴充街道、巷道、興建媽祖宮、天妃宮、大型的廟宇、宮殿、樓閣,以及圍海擴城。當歷史的車輪進入明朝末年,這座古老的定海老城又成為了大將鄭成功練兵、屯兵之城防,也是明朝國公爺鄭成功起兵跨越臺灣海峽攻打臺灣島的起點。

      我仰頭望了望高高的望鄉亭臺的閣樓,因為背靠大山峰腳下的古老城池,建于面臨海邊的高高懸崖之上。只見九級青石頭臺階,呈現出上升趨勢隨坡而上,這一座八角亭臺內部方圓足足有十米大小,由一米高的鏤空圍欄和石板坐椅連通,八根一人粗的木頭柱子上邊涂著紅紅的油漆。在這座亭臺內部中心部分有一個圓形石頭桌子,桌子下邊有十二個半米高的石墩子。在望鄉亭上邊有一幅黑漆紅字的匾額,正好面臨著海水的方向,黑漆紅字的匾額上抒寫著“望鄉亭”。長長的黑匾左側下邊有幾個金漆小字和紅色落款。

      每一、兩天我都會跑過來呆一會,與望鄉亭閣樓里的老人們聊天,看著他們下棋、聽著她們講古論今、聽這一群老人們講述著民國時期的歷史舊事,尤其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抗日戰爭時期,地下黨在福州、連江、長樂、南平、平潭島、以及武夷山區等等地域的抗戰歷史。在這一大幫六十、七十、八十多歲的老人堆里,其中有五位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中期從海峽對面的臺灣島上回來定居的老人,這里有的是隨臺商兒女回到大陸這邊來的、有的是自己與家人回來定居的老人。

      當時,我還記得有一位叫:“林子峰”的老人,高高瘦瘦的、滿臉的蒼桑。總是與另一個中等身材的老人坐在一起聊天。我還記得當年,林子峰老人給我講述了那一段心酸的歷史,他曾經說道:“我已經快八十歲了,孤懸海外,我只是一個老兵,退役很多年以后,十分孤獨、凄慘,雖然說在臺灣高雄膝下兒女子孫三代一大幫,可是我常常思念海峽這邊黃歧半島上的父親、母親、以及叔叔們,夜不能寢、常常在夢里呼喚著父親、母親名字,等從夢里醒來之時常常痛哭一場~~”。

      這就是一個臺灣退役老兵回到大陸之后常常講述的心里話,他一再說道:“我是中國人,雖然因為歷史原因生活在臺灣,可是時時刻刻都在思念著大陸這邊的父親、母親”。可是當我從臺灣海峽那邊回來以后,見到的只是山坡上的父親、母親的墳墓,荒草凄凄、雜草叢生、禿墳丘一堆,這是自己一生的遺憾。可是自己又無能為力去改變歷史。

      也許,當年“抓壯丁背井離鄉”的凄慘歷史,已經跟隨著歷史的車輪消逝了,也許在那個悲壯的動亂年代里,每一個家庭都有著心酸的歷史。

      我坐在望鄉亭的石板圍欄里,看著老人那滿臉的悲涼、愁苦、心里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自己抬頭遙遙望著遠處長堤外邊的海水,還有那水里泛泛的波浪,這一灣百公里的臺灣海峽承載了太多的悲歡離合———

      每一次看見年邁蒼蒼的老人,拄著一根舊的不能再舊的竹拐杖,聽老人講述過這根竹拐杖是母親遺留下的唯一遺物。老人天天坐在望鄉亭里,遙望著遠處臺灣海峽的海水,心里充滿了內疚、懺悔、因為歷史原因沒能在父親、母親活著的時候進到孝道,心里充滿了內疚和遺憾。

      每一次,我都會一、兩天去一趟望鄉亭與這一群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從臺灣回來的老人們聊天。

      其中,有一位老人叫“林子峰,字潤亭”。祖籍是福州長樂梅花(鎮)村人。1937年10月26日,日本侵略軍占領了金門,揭開了侵略福建的序幕。1938年5月13日,廈門島淪陷。此后日本侵略軍又集結兵力先后進犯平潭、詔安、東山島等地。1939年因為抗日戰爭爆發,這位熱血青年懷著報效國家、驅除韃虜、趕走日本鬼子侵略者,從臺灣的高雄港來到江南水鄉的福州府,參加了福州的抗日戰爭,并且參加了1941年9月份的福州保衛戰爭,以及光復連江、長樂、福清等地區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爭。在國民黨的部隊當兵并成家。1943年秋天,全家人從高雄港遷移到長樂縣梅花村,可是1944年日本發動了“大陸交通線”戰役。1944年9月27日,日本侵略軍在連江大沃、小沃,官嶺及浦田一帶國民黨軍隊防守薄弱處登陸,28日攻陷連江,隨即分兵兩路,一經丹陽向羅源縣境進犯,另一路向潘渡與湯嶺一帶前竄而會于福州、閩侯縣之北區。10月4日福州市內所有國民黨軍隊完全撤退,成為真空。5日日本侵略軍先頭部隊進入市區.同時長樂也陷于敵手。這是福州第二次淪陷。這位老人又跟隨著部隊進行光復福州的戰爭之中,一直戰斗在抗日戰爭的第一線。后來1947年隨著國民黨部隊撤退到了福州長樂縣,并于1949年撤退到了臺灣的高雄市,同時一塊去臺灣島的還有老人的兩個兒子,大福,二福,大侄子林忠,二侄子林強,就這樣幾個人從此再也沒有回到故鄉長樂縣。隨著歷史的車輪轉換,時光隔絕了40多年之后,1988年老人持回鄉證,重新回到自己的故鄉長樂縣的梅花(鎮)村,這是老人離開大陸40多年之后,重新回到自己的家鄉長樂縣。1992年經當地政府同意這才定居的。

      最后在老人的二孫子的出資下,在海邊的定海老城區的二灣處(梅花鎮)買了三間石頭瓦房,祖孫三代人共同居住在一個城市。互相有了一個照應。老人林子峰從臺灣的高雄港回來時帶回來了兩個骨灰盒,這便是老人的兩個兒子的骨灰,而今只剩下了兩個孫子,一個女兒了,祖孫三代人同堂。

      再后來,老人搬遷進了大孫子新建的三層“小洋樓”里邊居住。

      是啊!聽著老人們講述著那個“特殊的年代”,有多少中國人,在血和淚水之中渡過。面對著這一灣灣淺淺的海峽,也許幾十年的悲歡離合,又有多少家庭因侵略者的戰火而生離死別,有多少人因為內戰的烽火而逃離到孤島之上——

      每當清晨時分,赤紅色的土地上撒滿了明媚的陽光。每當圓圓的月兒升起之時,那一灣淺淺的海水泛泛銀光。當那一灣海水借著月亮的銀光,與太陽還未升華的曲線折射。

      在這翠綠的竹海森林、青山藍天里邊,在古老的定海古城的半山坡之上。那一幢幢新建起來的別墅、洋房之中、參差不齊的舊式江南水鄉古建筑群落之中,你想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只有民族的團結,國家的高度統一,民族的復興,才會繁榮昌盛!

      (全文完)
      (文/飛翔的鷹耿彪)

    作者:飛翔的鷹耿彪

    發表評論 (已有0條評論)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综合久色aⅴ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网站| 色噜噜狠狠成人中文综合| 亚洲婷婷第一狠人综合精品|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五月婷婷久久综合| 伊人yinren6综合网色狠狠| 天天综合在线观看| 色综合天天做天天爱| 香蕉国产综合久久猫咪| 亚洲免费综合色在线视频| 国产色综合久久无码有码|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站|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国产亚洲综合色就色| 色综合婷婷在线观看66| 99久久综合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导航|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热综合一本伊人久久精品| 成人综合久久精品色婷婷| 一本久道综合色婷婷五月| 亚洲综合激情六月婷婷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综合久久久40p|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深深爱|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综合激情区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丁香六月婷婷综合激情动漫|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色婷婷99综合久久久精品|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欧洲| 香蕉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宅男自|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 久热综合在线亚洲精品| 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色狠狠成人综合色| 一本久久综合亚洲鲁鲁五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