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生三境界看新中國成立70年
今日的中國是我華夏文明上下五千年從未有過的盛況。一個曾經縱橫世界幾千年的文明,卻被人在短短的百年之內蹂躪的支離破散,然而又被其自身頑強不息的自強精神所拯救。在這其中我們的先輩所經歷的種種艱辛是今天的你我所難以想象得到的,然而取得戰爭的勝利并不是這個國家最終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對于國人而言,只是邁出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往后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新中國的社會體制和意識形態在其誕生之初就注定他與世界眾多國家的相差很多。雖說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我們有著像蘇聯那樣強大的盟友國,但是相較于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歷史來說社會主義國家就像一個新生的嬰兒一樣,能夠用來借鑒的先進經驗是少之又少。而擁有悠久歷史的華夏文明在面對這樣一個全新事物的出現時顯然出現了免疫現象,在這個新老事物的融合過程中,新中國在各個方面都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問題,作為新中國執政黨的共產黨也常常為這些問題傷透了腦筋。此時新中國的發展就像失去了前進的方向,特別是從建國到改革開放這期間,無論是因左傾主義所引起的大躍進事件還是文化大革命事件,都是在一次次的打擊著這個初建的古老又新穎的國家崛起的信心。當時不知有多少國人都在替新中國吟唱著那闕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啊,我們知道的是我們希望自己的國家成為什么樣子,但是我們不知道在這條天涯路上,該以怎樣的方式走下去。此時的新中國就好比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年,在暢想自己的夢想,這個夢想充滿了美好和幸福,卻脆弱的像一個肥皂泡,一碰就破滅了。
一生中,一個人的悲哀是沒有一個為之奮斗的目標,可一個人最悲哀的是有了目標卻不知該如何實現。一個國家同樣也是,當面臨著社會主義該如何繼續走下去的問題上,最初的階段政府采取了很多嘗試性地措施,這些措施的依據大都是在馬列主義的引導之下所制定的,其失敗的原因在于沒有考慮我們國家自身的實際情況,而只是一味的照搬和套用別人的經驗和方法,因此失敗就不足為奇了。在大躍進期間,我們缺少理智的思考,就異想天開的說在最短時間內趕英超美,可那時我們的國家一沒有技術,二沒有知識,想要在短短的幾年間就超過各方面都已非常成熟完備的英國,可以說是癡心妄想。因此在當時經濟發展中,虛假上報產量,致使國家在制定新的政策措施時一錯再錯。對于當時的中國,文革十年對國家和人民的傷害滲透到各行各業,在不法分子的利用下,致使不知多少荒唐的冤假錯案產生,又不知多少人為之付出自己鮮活的生命。我們可以原諒這是新中國發展的過程中必定要經歷的劫難,但我們不能忘記這段歷史對于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傷害,這樣我們才能在今后的路途中少走彎路。在經歷過這些傷害后,我們的國家能夠以更成熟的姿態站起來,繼續往前走。
當面對著新中國的爛攤子,年邁的小平同志沒有來得及嘆息也沒有來得及憂愁,而是選擇將自己的每分每秒都投入到對祖國的建設當中去。在改革開放的政策下,新中國像是一只沉睡很久又再次蘇醒了的雄獅,渾身散發著強勁的力量。新中國的各行各業像雨后春筍般散發出勃勃生機,人們漸漸地能夠看到國家將會有一個嶄新的未來。可在最初的時候這項偉大的措施得到了不少人的反對,他們覺得這是資本主義的行為,我們建國的初衷被改變了,社會主義變了樣了。可他們想過沒有,短短幾十年,中國經歷了戰爭的毀滅,又經歷錯誤政策的摧殘,此時的中國已經不能再承受任何其他的傷害了。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是幾億的國民都食不飽,穿不暖。如果一個政府連自己國民的溫飽都無法解決,還談什么帶領全體人民走向富裕的道路,還如何再去宣揚社會主義的先進性。
于中國而言社會主義不能復制任何國家的形式,我們要做的只有尋找屬于自己的那條出路,改革開放的春風拂過大地后,我們的國家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看到眾多的國人在建設新中國的偉大工程中都在耕耘著自己的那份努力。不禁讓人發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慨,是的,我們的國家正在以一種全新的姿態活躍在世界舞臺上。在重視發展的世界主題下,我們的國家也在時代的潮流中展現了中國力量,從改革開放后國家GDP不斷的提升,再到中國加入世貿后中國經濟再攀高峰。種種的這些成就都無不在證明著那時中國正處于一個財富增長期。我們再次思考著我們國家為之奮斗的目標,復興華夏民族,我們現如今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這些目標所奮斗。我們如今所為之奮斗的道路是我們新中國代代領導人和全體人民從經歷的千錘百煉的磨難中提煉出來的,是經過全國人民實踐檢驗出來的適合當代中國的不朽真理。
然而僅僅富起來并不能保證我們更先進,更強大。我們的祖國又將面臨另一個問題,如何做到更強?讓我們的國民在這個以弱肉強食為生存準則的世界里安全且有尊嚴地活著。我曾在《超級演說家》中聽到一篇名為《出了國才知中國有多好》的演講,其中演講者講到一件事,說她在留學期間,因其是中國學生的身份備受老師和學生的關注,在探討國際問題時經常被邀請來講解關于中國的故事,可愛的外國友人解釋其中原因說:“如今的中國很強大,所以中國學生的話要聽“。當我聽完這件事后,鼻頭一酸,兩滴滾燙的熱淚濕潤了我的臉頰,腦海便浮現出那闕詞“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如今的中國已今非昔比了,我們的祖國在新一代的領導人手里再次的換了容顏,從原先跟著時代潮流走的追隨者,到變成如今時代的引領著,如今的中國,在各個方面都有長足的進步,并且在眾多的領域都已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還記得那些個神州火箭升天時的長鳴聲,振聾發聵,響徹海內外。還有那蛟龍號在無邊無際的深海中肆意遨游的身姿,美若天仙。再說那量子衛星的成功發射讓國家的信息安全等級升了不知多少個檔次。種種的這些都無不是在證明著國家的強大。
然,強大的中國并沒有因為自己變得強大,而變成霸權主義者,相反的是中國選擇和世界各國共同富裕,我們“一帶一路”的政策更是如此,這樣一件對人類重大的事件,必將在人類的歷史畫卷中填上一筆濃墨的色彩,名垂千古。在世界舞臺上我們用自己的中國智慧和其它國家共同協助,去解決我們人類所面對的時代問題。我們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去解讀人類發展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并與世界各國共同努力解決這些問題。足可以看出,現如今的中國所擔當的角色,正是因其強大所帶給中國無以倫比的至高榮譽。
在這短短的七十年,新中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正是一個偉大的國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體現。然而如今國家的強盛,并不等于我們的國家能夠一直強大下去。華夏先祖的血液選中了我們,也便是在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身上便肩負起了建設華夏文明歷史大樓的責任。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中,我們才剛剛進入初級階段。在今后的每一個社會主義階段,都將面臨全新的問題,也將是一個全新的開始,生活在這期間的每一位國人,都要擔負起自己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文/坐上板凳)
作者:坐上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