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后,你還有多少個明天?
眼見夏天即將來臨,“畢業季”這個詞也逐漸浮出社會浪潮,在學校,大家都差不多,頂多期末考試差上不到一百分。畢業后,就不一樣了,從政的、創業的、繼承家產的、求職的、嫁人的......人生軌跡逐漸就不同了。
很多人都會想,“畢業后應該做什么呢?”我在網上看見很多人問:是回小城市考個公務員,結婚、生子,沒有風險的度過這一生?還是到大城市,千軍萬馬爭過獨木橋,獨創天下?這樣問的人,無非是害怕未知的城市、未知的未來,又不甘心過著二十歲可以看見六十歲的生活。
我有一個大學朋友,是個精力充肺,愛好“折騰”的女漢子。不光上學的時候過得風風火火,畢業后也沒有偃旗息鼓。在同學紛紛投入了工作之后,她先是踩著學生證的最后期限,到處游玩,回來后,又開始不停的換工作,攝影助理、美編、文案策劃,現在又要嘗試新媒體運營,每次一換工作,就要換個職業,總之,就是個折騰。常人眼里跳槽頻繁肯定覺得不好,但按照她的話說,“未知的事情那么多,要抓緊時間體驗和實踐。”
說實話,以前不理解她的折騰,現在看著她依然活力四射的樣子,我似乎理解了她的生命的折騰。現在的她,會攝影、會編輯排版、會寫文案,見過大好河山,也見過亭臺樓閣,活成了我們都向往的樣子。而其他的人,窩在一米寬的工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似乎可以看見十年、三十年之后的樣子。多數人懼怕未知,選擇了安穩的生活,卻因此過早老去,越來越無趣。
古龍曾經透過李尋歡說過一段話,“人活著,就要有理想,有目的,就要不顧一切去奮斗,至于奮斗的結果是不是成功?是不是快樂?他們并沒有放在心上。”他們不顧一切,所以連利弊得失也顧不得計較了,連未知的背后是什么也懶得斟酌了。這樣的人,看上去有些傻,有點不切實際,事實上,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活得開心,活出生活的厚度。
想釋迦摩尼一介堂堂王子,錦衣玉食不享,香車美人不受,拜別王室,還不是因為在父輩的身上看見了自己一生的樣子,所以他寧愿拋開一切,粗茶淡飯,風餐露宿,最終獲得了內心的平靜,創立了佛教。敢于走向未知的人,總能收獲意外之喜。
言歸正傳,我們再說畢業生的問題,選擇未知還是已知,其實大多數就是大城市和小城市的選擇。小城市變數小,工作清閑,生活安穩,大城市壓力大,工作忙碌,機遇和危險并存。不妨試想一下,如果畢業后,你再回到小城市,過著著父輩認為穩定安逸的生活,那將來我們的孩子的生活呢?
TA會在你讀書的地方讀小學、初中、高中,如果成績好,考一個不錯的大學,從小城市走到大城市,再面對你現在面對的問題,“是回小城市安穩度日,還是遵循內心,留在大城市解密未知”。難道又讓孩子循環復制以前的路嗎?
這樣的生活,實際上是有違進化論的,我們的祖先學會了直立行走、生火、搭房,從山里,走到了平原,走到了城市,每一代都解鎖了上一代的未知,才有了我們今天享受到的一切。世界不需要我們去拯救,人類的未來也不用我們去改變,我們只要向祖先一樣,進步一點點,打開一個小小的未知,哪怕只是我們自己人生中的一個未知,就足夠了。
說到底畢業不過是一個關卡的結束,而下一個關卡是什么,重要嗎?今天和昨天一個樣子,明天和今天一個樣子,這樣的生活,二十歲還是六十歲,又有什么意義呢?
在未知的路上摸索前行,一次次突破自己,才是最有趣的地方,明天是什么樣子,本來就不應該提前劇透。
(文/心星子)
作者:心星子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