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門必修課(教子文5)
文/程頌
我最高的學習只有初中,那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很低的學歷了,因為在我們的國家是很注重學歷的。我不希望你因為追求高的學歷,能找到好的工作而學習,有時候學歷是一種枷鎖,它能把一個人的思維控制在很小的地方,這會讓人的一生都得不到好的發展。
我很喜歡閱讀,特別是早年的時候,可能是對書本的新奇,對知識的渴求,對未來社會的謀劃;但我這樣做是對的。小學的時候我就開始喜歡閱讀了,那個時候唯一能閱讀的就只有作文書了;因此,我會到處去問自己班里的同學,其他班級的同學借作文書看。直到小學畢業,大大小小的作文書我就已經看了五十多本,而書的頁數是400-800不等的,這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是做不到的。
那個時候也不懂什么是理科文科,就知道自己喜歡看書。上了初中以后,我繼續的看書;我的同桌也是一個喜歡看書的人,他看的是小說,我看的是作文書,智慧背囊,羊皮卷,名人自傳,散文等一些文學著作。初二的時候,開始對異性有些懵懂,對于學習和看書就沒有那么專心了;因為很多同學不是每天出去跟別人打架就是與異性一起出去玩,談戀愛,逛街等。
直到初三的時候,突然意識到以后入了社會沒有知識也沒有經驗會比較困難,在這一年里我拼命的去看一些關于社交,做人的書籍,因為我覺得這些書對于以后的我是有用的。雖然后來才知道其實那些所謂的社交書籍看了沒有多大用處,還是覺得挺值得,至少我一直堅持看書;因此,才初中畢業我看書就超過300多本,這對于很多人來說也是做不到的。
畢業以后我去了一家工廠上班,工廠的生意并不多,因此有幾個月的時間里我們每天都不用上班,剛好我們的一個領導知道我也喜歡看書,就拉著我每天去新華書店看書,我們是早上六點坐車到市區,下午五點左右就回去了,中午很少吃飯。領導看書是有目標的,因此只看管理方面的書籍,而我那個時候不知道要看什么書,就看了我感興趣的書籍。剛開始,我喜歡看星座屬相類,看如何看人識人類,后來喜歡看管理方面的書籍,其他類型的書籍,小說也偶爾的看看;也就在那一年里,我看的書籍超過750本。
后來可能是因為年齡比較大了,就不喜歡看書了,不過也可能是因為工作忙了,每天比較累就懶得看書了;再后來,買了手機和電腦,我看的最多的就是關于國學,歷史,勵志等一些視頻。因此,我每次寫文章總是會有很多內容和靈感,寫詩詞也總是能找到方向,早年的閱讀對于我以后的寫作和對事物的感悟和領悟都起到了很大的用處。
說了這么多,我是希望你能明白:第一,人剛剛上學因為對書本的好奇,要抓住這個機會多看一些書籍;這能提高你的作文能力,語言能力,也能開闊你的思維,思想,豐富你的腦袋。第二,把閱讀養成一種習慣,它就會伴隨你一生;因為我要你記住:活到老,學到老。上學,老師教給你的知識是有限的,而那些有限的知識對于以后走入社會的你來說沒有多大的用處,如果你喜歡閱讀,可以學到很多老師都不教的東西;書籍都是先輩們的人生經歷,感悟,是作者的一生精華。也許作者的經歷和文章不能和你的一樣,閱讀就像復習,只不過你復習的是作者的經歷或感悟,這有助于你對知識和經驗的累計有很大幫助。
在沒有踏入社會的時候,閱讀是唯一一個獲取知識的途徑;曾有一段時間我認為只要是能夠認識字會查字典就可以了,只要愿意學會查字典,遇到不認識的可以查字典,遇到不懂不會的可以看書(我不希望你有這種想法,如果你有好的成績,我還是很希望你能在學校學習更多知識的)。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早年讀書能夠增加經驗,閱歷;中年以后讀書可以靜心,修身;晚年讀書可以減少疾病,長壽。所以,如果你能夠把看書堅持一生,我真的很佩服你;因為我雖然早年看書多,中年基本上都是在經歷和摸索,并沒有堅持看書;不過,我的晚年會在農村度過,一有時間還是會去看一些國學、歷史方面的書。你要知道,書是你眾多好友親戚里最靠譜最值得信賴的一個,也許它不會跟你說一句話,卻能教會你很多很多……
2017/04/11
作者:程頌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