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生于民國25年,雖然她老人家離開我們已經(jīng)28年,可在兒子心中的記憶一點都沒有淡忘。從1957年開始,她陸陸續(xù)續(xù)地把我們六兄弟、一個妹妹送到了人間。母親無怨無悔,一生節(jié)儉持家。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我家很窮,經(jīng)常吃不飽,穿不暖,那時父親依靠裁縫這門手藝來養(yǎng)家糊口,母親則默默無聞地跟在父親身后,用羸弱的身子撐起這個家。母親是白天在生產(chǎn)隊拼命干農(nóng)活掙工分,空閑時則幫助父親縫制衣服。每年,我們家都是生產(chǎn)隊的超支戶、老大難。一到開春,一家人就進入了借糧度饑荒的時期,而最難熬、最揪心的是難為無米之炊的母親,我知道,那時手中無糧、誰不心慌呢?這樣的日子一直延續(xù)到包產(chǎn)到戶。兒多母苦,我們上學以后,家里的負擔更加沉重,每當開學時,我們的學費讓父母傷透了腦筋,但母親總是鼓勵我們說:"去讀吧,有母親在,你怕啥?哪怕賣房子也要讓你們完成學業(yè)!"背著行李,我們懷揣著母親的期盼,踏上了求學的征途。很快,大哥和二哥在恢復高考后接連考上了大學,我和妹妹也分別于1985年、1992年考上了華中工學院、湖南醫(yī)科大學。
曾記得,1985年我上大學的第一個寒假,回到家里,母親偷偷地把我叫到灶房,把身上僅有的伍角錢硬是塞給我,叮囑我:兒子啊,你在學校讀書很苦,母親又不在你身邊,你餓的時候買幾個包子吃啊,別告訴你父親哦。其良苦用心,讓我感動至今。母親所受的苦,講也講不完,正如一句歌詞所說"生活的苦澀有三分,你卻吃了十分".
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本來體弱多病的母親在透支自己的身體,拼命干活來供應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開始,風濕性心臟病、內(nèi)風濕等多種疾病一直糾纏著母親,由于大哥、二哥剛參加工作,我和弟弟、妹妹尚在上學,一切都不算寬裕,但無論怎樣,我們沒有忘記給母親治病,先后治療了幾次,不見好轉(zhuǎn)。
母親的離去對我打擊很大,使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新的詮釋。我至今不能相信,那個世界上最疼愛我的人就這樣去了,自己居然也成了一個沒娘的孩子。母親走了,沒有人催我回家吃晚飯,下班了不知道是該左走還是該右轉(zhuǎn),迷失了回家的路。沒有人心疼我這么晚還加班,唯有一盞清燈陪我孤軍奮戰(zhàn)。母親走了,去了她想去的地方。從此以后,再也沒有疾病的煩擾、再也沒有憂愁、再也沒有煩惱、再也沒有牽掛、再也沒有嚴寒、再也沒有酷暑……再也看不到她深愛的兒女。
我知道,從今往后,我的身旁將不會再有母親的叮嚀,不會再有母親的音容笑貌出現(xiàn),我的世界已永遠失去一份慈愛的目光、一份殷殷的期盼。
二十八年間,兒子總是帶著這份對母親濃濃的相思,無論是醒時還是夢中!二十八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母親去了,永遠地去了!天空中,隕落了一顆明亮的星;天堂里,多了一位慈祥的媽媽;而在人間,她的兒女,我們將永記她的教誨,堂堂正正走路,踏踏實實做人,將她的愛、她的心愿繼續(xù)傳承!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f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