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指一揮又是一年高考季,受疫情影響,2020年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考試時間為7月7日至8日。2020年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難高考年,因為高考延期學生在家復習上網課學習效率低,但我依舊要為莘莘學子們鼓勁打氣!回想起我的高考,慶幸有母愛的陪伴,讓我在失敗后走向成功!
高考最后一次模擬考,我發揮失常,從班級前二十跌到谷底。原本和我成績相仿的同學都考了理想分數。一輪又一輪的復習,大考小考的錘煉,伴隨著黑板倒計時的減少。絕望的我,在所有人面前抬不起頭,陷入恐慌的泥淖……
這一切,都被租住在學校附近的母親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是夜,我喝著補品像啃著雞肋。“最近食量少,發現你瘦了,我下班后特意到某基,買了你最愛吃的雞塊。”我提不起興致,怔怔地看著她“媽,這次我沒考好……”唇角僵硬“過去就過去,我知道你沒發揮真實水平。重頭戲在高考,相信自己,不要氣餒!”
回想那些天,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強忍的淚終于潰堤。每當我看書,她就學著貓步,躡手躡腳地倒咖啡,悄然無聲地在我腳邊噴驅蚊水。房東愛看電視,母親為了不讓聲音分散注意力,還找房東溝通。每天滿滿的課程和堆積成山的書使我疲倦不堪,經常10點就打盹,母親會捏胳膊將我弄醒。而當我奮筆疾書到凌晨,臥室那盞燈永遠亮著,我勸她早休息,卻答報紙多沒看可惜,其實她是在幫我收集作文素材。
2008年6月8日,是我今生難忘的日子,母親有說有笑地把我送到高考考場外。道別時,她伸出手對我說:“來,使勁握一握,傳遞力量!”我朝她粲然一笑,用雙手緊握她溫暖的手心,頭也不回地步入考場。
高考一錘定音,十二年寒窗苦讀,卻在兩天內“被貼上標簽”,容不得任何閃失。而考后同樣不輕松,那年政策是采取先估填志愿,后出成績的錄取模式。高考和我開了一個玩笑,我踩了線卻比預估低。忍不住放聲大哭的我,那種前途渺茫的傷懷,只有復讀的沖動。
母親為我做好了復讀準備,然而就在報名當天,我卻被中國傳媒大學的分校錄取了。在我心情十分矛盾,糾結著是否復讀時,母親道出“螞蟻一點救書生”的典故,讓我豁然開朗。古代一名書生赴京趕考文采斐然,卻因文中“太”字少了一點,變成“大”字,讓批文官心痛不已。不料螞蟻爬上考卷,彌補了這個不足,也使其中了狀元。因而,母親認為我在大學同樣可以發揮特長。至此,我的高考圓滿落幕。
如今,許多00后也走上了高考的舞臺,家庭條件比我們90后更優越,求學道路也更多元化,越來越多的學子不再篤信“一考定終身”,他們不認同“高考改變命運”,覺得高考只是一種經歷,不必上升到“改變命運”的高度,因為現在還有出國、自主招生和藝考等途徑上大學。00后也不曾想過,上了大學,被動的生活還要繼續。“少年不識愁滋味”的他們認為,高考是人生最苦的時光。殊不知,那只是逆境的一次預演。其實高考的意義,在于年輕人為夢想全力以赴!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