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是指能行動、敢擔當、有作為,而做好干部的“為”,要始終樹牢“為官須為民、為官須有為”的理念;“位”是指崗位、職位、地位 ,而干部的“位”,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找準角色定位、明確工作方位。干部有為才有位、有位更須有為,讓“想干、能干、善干” 成為干部成長的風向標。
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要始終做到忠誠干凈擔當。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干部只有干事,人生才有價值。曾有句俗語說得好:“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泵珴蓶|同志曾經把我們黨肩負的歷史使命比作“挖山”,把人民大眾比作“上帝”,指出要像愚公移山那樣去“感動上帝”,匯聚起人民大眾的力量把“山”挖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部干部,干是當頭的,既要想干愿干積極干,又要能干會干善于干,其中積極性又是首要的。為官避事平生恥,有為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
干部的“為”,主要體現在干部的干事創業上能否腳踏實地地干一件事成一件事,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干部在其位,就要謀其政、履其職、擔其責、成其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謀復興,關鍵是要把黨的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好、建設強。”
敢擔當有作為,是黨和人民對新時代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和殷切期盼。要扛起責任,敢于擔當作為。對人民負責,為使命擔當,是共產黨人的本色和特質。一個人有了擔當,他就能干出一番事業。敢于擔當不僅需要勇氣,而且更需要能力。敢于擔當,善于作為的干部才有出路。
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當官就是要為人民服務。為官先為民,為官者一定要擺正自己的心態,時刻樹牢以民為先的理念和態度,摒棄特權意識和官本位思想,樹立民本位觀念,樹牢 “當官須為民、為官須有為”的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我們黨來自于人民,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必須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做好干部的“位”, 就必須更加注重提高政治站位、找準職責定位、明確工作方位。
政治站位,是“四個意識”的集中體現,是衡量一名黨員干部合格與否的重要標準,是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能否做好工作的根本前提。提高政治站位,就是要求我們干部必須堅定政治立場、破除本位主義,在大是大非問題上要保持頭腦清醒、態度堅決,始終要做到心里有中央,腦里有大局,眼里有民眾。
干部政治站位不高,會直接影響到干群關系,抹黑黨的形象,甚至給黨和國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會給個人成長與家庭帶來嚴重的傷害。因而作為一名黨培養多年的干部,要時刻敬畏組織、敬畏權力、敬畏人民、敬畏法紀,一定要站高望遠、慎獨慎行,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在對標看齊中提高政治站位、找準坐標定位、錨定前進方向、責任做實到位。
干事擔事,是干部的職責所在,也是價值所在。要想把事情干好,就得找準自己職責定位和明確工作方位。弄清“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 時刻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和第一職責。黨員干部無論在什么工作崗位,都要時刻謹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都要始終牢固樹立人民的公仆的意識。定位要清楚,干部就是干事的,不是發號施令、欺壓百姓的,手中的權力是用來為人民干實事、干好事的;定位不清,就容易被外界的誘惑誤導,對權力有了不清醒的欲望,有著錯誤的認識,在行使權力時變了味,失了最初的本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边@充分體現了黨的領袖情系群眾、關注民生的為民情懷,也指明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對人民的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好干部是這樣:“領導干部不僅要有擔當的寬肩膀,還得有成事的真本領。既要大膽講政治,又要善于講政治;既要矢志抓發展,又要善于抓發展;既要勇于抓改革,又要善于抓改革;既要敢于直面矛盾和問題,又要善于化解矛盾和問題;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覺,又要有會干事、干成事的本領?!?/p>
“為”與“位”的辯證關系對人來說,“為”才是“位”的基石和前提,“位”才是“為”的條件和保障。對干部的“為”與“位”而言,能當上干部的都應有“位”,而干部的“位”,因其“不為”會永遠消失。有“為”的干部,一定是耐住寂寞、頂住壓力、經住磨難,不斷奮發進取,而后才有其“位”。干部要對得起位子、放得下架子、做出好樣子,在真抓實干中主動擔當作為,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文/郭三佳)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