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心態,使我日常樂于重溫一些老電影和老歌。國慶假日里,我又在電腦收藏中點開了40多年前國慶25周年時的彩色新聞紀錄片《國慶頌》來回味。
重溫這部電影,尤其是聆聽那首氣勢磅礴的主題歌,那時的陽光燦爛和風雨如晦,那時的山川河流和田園風光,那時的校園生活和街市人景,一切的一切便會影視一般在我的腦海里放映起來。
那年月我在海陽中學讀初中,跟著爺爺奶奶、阿公阿婆(爺爺的兄嫂)住在休寧縣城南街草堂巷巷口的那所徽派四合老屋里。那里地處十字路口,非常熱鬧;過年過節更加熱鬧:遠近農村里的人們,會趕集般地涌進城里:走親戚的,相親的,購貨的,或者什么東西也不買、什么事兒也不做、純粹進城逛街趕熱鬧的……滿街都是來來往往的人。
那時候,我奶奶忙完了家務就最喜歡站在自家門口“望人景”; 而阿公和爺爺則注意看報紙聽廣播。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們都記得,那時正處在十年“文革”的后期,人們都非常關注國家大事中每一點微妙的變化,都非常敏感于其中的每一個細節。想想吧:在毛主席會見外賓的新聞紀錄片中,老人家的衰老倦容愈益盡顯——人們嘴上不好說什么,心里總是沉甸甸的;周總理經常“在醫院”會見外賓……國家的形勢將如何發展,時代的風云又會是怎樣的走向,令人不能不憂心。
我至今仍清楚地記得,國慶25周年那天早晨,阿公和爺爺不約而同站在天井邊,收聽門外廣播喇叭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他們關注的是頭天晚上首都國慶招待會的新聞報道——哪些幾年前被打倒的老干部又“出來了”。那個年代,招待會所有出席者的名字都是要見報的。當聽到譚震林、楊成武、張愛萍這些名字時,爺爺“S”了一聲,稍顯驚訝地望了阿公一眼。阿公咧嘴微笑一下表示會意。爺爺便喃喃自語:“都是槍林彈雨里出來的……”老干部的復出,讓人們對形勢朝著人心所向的一面起變化有了新的期盼。
那個年代里老百姓對國事的關注,在我身邊還體現在另一件事情上——“拿報紙”。那時候,縣郵電局大樓就在如今郵政大樓位置,報紙、信件分發室在一樓,有一扇窗子朝著大街。不知從何時起,每到傍晚時候,總有一些跟郵遞員相熟的人來這里拿報紙——為了早一天看到報紙,等不得第二天郵遞員送上門了。我家阿公便是其中之一,后來我自告奮勇取代了他。這“拿報紙”的隊伍,少時幾個人;多時有十幾二十人。除了我之外,都是中老年人;多是個人訂戶,也有幫單位拿的。
在那個“革命化”的年代里,國慶節只放三天假。不興舞龍舞獅,但也自有其樂:滿城墻壁上貼滿了大紅的國慶標語,街道上各色彩旗飄飄揚揚。南北大街的機關單位門前都升起了國旗,西街各家店鋪門面上方也掛上了國旗。很多單位門口還扎起了“門樓”:以木竹為框架,飾以松枝燈珠,扎成彩門;夜晚各色燈珠一亮,彩門煞是漂亮。大街上的廣播喇叭成天嘹亮地響著,播報著中央和省、地、縣各級廣播臺站的新聞和文娛節目。晚間,在勝利臺廣場還有露天電影看。
我第一次看到《國慶頌》,大概是1975年夏天——就是在勝利臺廣場上看的。
影片畫面波瀾壯闊氣勢恢宏,氣象萬千史詩一般。背景音樂整體雄壯豪邁高亢激昂,有如激流勇進排山倒海,萬馬奔騰不可阻擋;間以自然流轉舒緩悠揚,又似風平浪靜微波蕩漾,小河淌水溪流潺潺。
主題歌《祖國永遠是春天》是陳克正作詞、陸祖龍作曲的領唱合唱歌曲。合唱隊據說有近百人(這是后來從一些資料上得知的);領唱者李雙江。
歌詞是偉大祖國壯麗河山、建國25年來偉大成就和中國人民勤勞、勇敢、智慧的鋪陳展示:
群山巍巍,江河澎湃,祖國的大地一片光彩。七億人民豪情滿懷,穿過風雨沖破障礙。躍進的歌聲響徹四方,捷報傳遍江南塞外。啊,祖國!你碧綠的森林馬達歌唱,遼闊的原野麥浪如海,奔騰的大江飛架金橋,錦繡的山河百花盛開。祖國,你永遠是春天,陽光燦爛處處放光彩。啊,祖國!你英雄的兒女意氣風發,戰斗的步伐雄偉豪邁,紅色的江山堅如磐石,革命的氣概排山倒海。祖國,你永遠是春天,朝氣蓬勃處處放光彩。啊!毛主席指引著勝利的方向,偉大的祖國闊步朝前邁!
歌曲以高亢激越、氣吞山河的前奏,引出情懷激蕩、氣勢如虹合唱;進而烘托出豪情萬丈、鶴立雞群的領唱……聽來激情澎湃酣暢淋漓,黃鐘大呂蕩氣回腸。其跌宕起伏、振奮人心的優美旋律,也是整個影片貫穿始終的背景音樂。
——銀幕畫面之激動人心,令我至今難忘:節日前夜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盛大國慶招待會; 10月1日當天黨和國家領導人陪同外國貴賓在北京各大公園與首都人民一起游園聯歡;人們用深情動聽的頌歌來抒發對黨和毛主席的無比熱愛之情,用歡快熱烈的舞蹈來表達歡度國慶的勝利喜悅之心。公園里處處是歡笑和歌聲。游藝園地展示著先進的科學技術,聰明活潑的青少年們正在勇攀科技高峰。節日的市場,商品豐富琳瑯滿目;銀幕和舞臺,藝術展示異彩紛呈。節日的首都之夜,火樹銀花,百花盛開……
尤其是國慶招待會上周總理的特寫鏡頭和那句“敬愛的周總理和我們共慶節日”的解說,讓人感覺特別親切,暖心至今。
我對這部影片、這首歌有著40多年的情結。尤其是這首歌——當年看過這部電影后,我曾千方百計地尋找它:到《戰地新歌》里去找,到其他一些歌曲集里去找……都沒有找到。直到30多年后我用上電腦了,才通過上網找到了這首歌——同時也得以重溫這部影片。其欣喜興奮之至,不必言說。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啊!
——經典就是經典,無論風云如何變幻,時代如何變遷,它都經久不衰。
我的心目中,《國慶頌》正是那個時代的凝縮見證;《祖國永遠是春天》正是那個時代中國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戰天斗地排除萬難的愛國心和精氣神的集中概括;而我那些寶貴的年少時代記憶,則正是那個時代中國老百姓家國情懷的真實寫照。
無論昨天今天,中國老百姓的家國情懷都是一樣的。但凡有過親身經歷,都絕然不會忘了昨天——也就會倍加珍惜今天。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