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廿四小年的晚上,初中同學微信群里非常熱鬧,有好幾個同學已在迫不及待地詢問春節里哪天聚會了。看來,大家都很期待這一年一次的同學相聚。
我上學時間不多,因此同學也不算多,但有幾位從小學到初中的同學,一直交往至今。平時各忙各的,一年難得見一兩次面,只有到了正月時,才能相聚一回,這已經形成了老習慣。
記得初中剛畢業時,我們一群玩得比較好的同學相約每年正月初七去母校給班主任袁老師拜年,慢慢地,這個日子就成了同學聚會之日。可惜好景不長,9年后,班主任因病去世了。我記得那是2000年的冬季,很冷。那年春節,我們沒有聚會。后來,我們商定,把每年的聚會地點定在學智和永玲夫婦家。這小兩口非常勤勞,早就在城區買了房子,而且都是我們初中的同班同學,大家還笑我是他們的媒人呢!于是,10多年來,每年正月初七前到學智永玲家聚會,成了我們的慣例。
10多次的聚會中,我印象最深的當屬去年正月初六的那次。那天來的同學比往年多了幾位,有一個同學小鳳,我初中畢業之后就一直沒有見過她了。20多年沒見過面的老同學再次相見,自然格外開心,尤其是那個遠在新疆工作、好幾年沒回家過年的艷萍,更是帶給我們不小的驚喜。艷萍是我小學和初中的同學,我們從小是一塊長大的。后來,我考上中專當了老師,她卻因為讀定點分配的大專,畢業后去了新疆。盡管工資比較高,而且與她同在新疆工作的丈夫也是郴州人,但她還是非常想回到家鄉來工作,可惜調動不了。“我剛在郴州買了房子,準備退了休就常住郴州,”艷萍說,“到時我們老同學就可以經常見面聚會了。”
“誰讓你在郴州買啊?怎么不到東江買呢?不然我們不是可以成鄰居了?”秀華故作不滿地說。秀華初中時可是我們的校花呢,高中畢業后南下深圳打工,至今已經做到了公司中層管理人員。“這么多年來一直在外漂泊,想回家鄉來,又找不到好項目,只好年年回年年走”秀華說,她在東江買了房子,等以后老了就回來。
與秀華的經歷大同小異的是巧麗。她一直在東莞打工,最近兩年把家安在了東江,把丈夫和兩個女兒留在家里,自己又獨自去東莞上班了。“因為我不喜歡做家務事,我更喜歡上班,我老公比我有耐心,所以還是讓他當家庭主男吧。”巧麗笑著解釋。巧麗是我初中的同桌,成績在班上一直比較好,畢業后在東莞的一家大型企業打工,從普通打工仔干到了如今的管理人員。她的工作能力很強,可惜一回到家就坐著不動,身材越來越胖,同學們每次見面都要她減肥,可她根本下不了這個決心,吃了飯就窩在沙發上不想動。
年復一年的同學聚會,我還發現一個變化,就是來聚會的女同學比男同學多了。三個女人一臺戲,這五六個甚至更多的女人聚在一起,可以想像,這是多么熱鬧的一場大戲!今年的同學聚會更是如此,因為我們聚在一起都不打牌,大家無非就是家長里短地聊天,詢問各自的近況和變化,盡管顯得那么瑣碎,卻充滿了溫馨,一天的時間感覺過得太快了!
將來等我們老了,如果都還能在一起聊聊天、聚聚餐,豈不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我們期待著下一年的同學聚會,再下一年……?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