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拿好你的筆
一張白紙,要怎樣記錄才精彩?要如何描繪才美麗?
我有一個習慣,就是每次吃完飯后對著還在用餐的人說一句:“你們慢吃。”這也許只是一件 也普通不過的事,甚至也算不上是什么好習慣,但總比擱下碗筷一聲不響走開來得實在。我不知何時養起這個習慣,只記得每次父親先吃完飯都會對還在用餐的人說一句:“我飽了,你們慢吃。”我想,我的這個習慣是源于父親吧。
我曾看過一組漫畫,漫畫中一對父子過馬路,眼前正是一排護欄。也許是那位父親想要在兒子面前樹立“偉大”形象,于是他“英勇”地跨過去了,之后,交警又“英勇”的出現了。
這一幕幕在年幼的兒子看來,會是怎樣?可能正如父親所愿,兒子真的被他“帥”到了,之后便如他一樣“帥”下去;也有可能兒子聽到了交警批評父親的聲音,知道怎樣做,才是真正的“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這些道理人們一直在說,而真正做到的有幾個?要做到如此,恐怕也不易。
宋代詩人蘇軾,一生創作,流下為世人所贊嘆的詩詞,我想,比起這個更讓他高興的應該是家戶喻曉的“三蘇”吧。如果沒有蘇洵的影響,又何來的“三蘇”呢?
再如孔融,四歲就學會“讓梨”的他,被許多人用來做“孝”的典范,讓后人頗為贊嘆。可是如果沒有孔子的儒家思想影響,還會如此嗎?
可見,正確的言論與行為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其實,年幼的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執筆構圖的便是父母,不是每一位父母都能執掌得了這支畫筆,但讓屬于孩子的那張白紙盡量留下美麗的畫卷總歸是好事。
(文/塑夢)
作者:塑夢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