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四月再無生機
這世上有那么多的磨難坎坷,是否非得一一經歷過,才算是活過了這人生。
——題記
記憶中,老家是一所地勢很高的老房子,遠處看著頗有氣勢;記憶中,爺爺有著人高馬大的個頭,大臉寬肩,正氣凜然的樣子。老房子正是爺爺年輕時所建的,氣質倒頗為契合。
我出生之后的六七個年頭里,都是在老房子里度過的。小時候總覺得,老房子就和爺爺一樣,是我最大的避風港,總覺得他們牢固的無堅不摧,讓我肆意的嬉鬧,盡情的玩耍。
在奶奶離去之后,原本就不善言辭的爺爺更加沉默了,除了偶爾會看著我們這些孫兒輩的孩子展開笑顏外,幾乎都不會笑了,小時候什么都不懂,長大后才發現原來有關爺爺笑的記憶那么少,更多的是沉重的嘆氣。
媽媽說,爺爺年輕時吃過很多苦,然后媽媽擠著眉慫恿我們這些小孩讓爺爺講給我們聽,聽到要聽故事,我很是興奮,跑過去拉著爺爺的手鬧著要他講,全然沒有意識到,那些陳年舊事是爺爺這一輩子一回想就會疼的傷疤,而我卻在狠狠的揭開它。
爺爺說,他小時候我的曾祖父也就是爺爺的父親是很有錢的,那個時代算是個小地主吧,總之因為家里條件還很不錯,所以爺爺得以從小開始念書,爺爺也不負眾望,學習成績很好。然而好景不長,爺爺還在讀初中時,日本人打過來了,燒了爺爺念書的學校,不得已輟學了,好在全家人都沒出什么事。爺爺說起日本人時,總是咬牙切齒的,我們對于日本人的恨只是來源于歷史書本的描述及電影電視的渲染,然而對于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而言,日本人真的是喪盡天良的鬼子,他們燒殺擄掠,無惡不作。
爺爺對日本人的恨還因為一件更主要的事的發生:那時候鬼子進村掃蕩,全村的人都躲在了山底下一個池塘邊的高粱叢里,那邊人煙稀少,也不容易找到,然而卻還是有兩個日本鬼子游晃著過來了,所有人頓時都緊張了起來,生與死只在這一瞬間,可是爺爺的妹妹卻突然控制不住的哭了出來,爺爺立馬死死捂住她的嘴,然而爺爺的妹妹卻更加抑制不住地哽咽起來,這時候村里人就說,要把爺爺的妹妹給悶死,不能因為一個人害了全村人的命,也不知道爺爺的妹妹是不是聽懂了,嚇得愣住了,但好在沒再哭了。說到這里,爺爺的眼里閃著淚花,卻還是倔強著不流下來,爺爺說他現在都還記得,那時候鬼子的刺刀就那樣一進一出,所有人都縮成了一團,屏聲斂氣,不敢發出一絲聲響,這真的是電影里的情節,然而就這么無比真實的發生了。
日本人來過之后,書是再念不成了。那之后不久革命號召知識分子參與,爺爺念到了初中,也算是比較罕見的知識分子了,只要去響應革命,就能好好的干一番大事業,然而即使爺爺想,可是曾祖母卻打死也不愿意爺爺去做這么危險的事,畢竟他們只有爺爺這一個兒子,萬般無奈,爺爺想革命的壯志也被這樣撲滅了。爺爺說那時候有很多他的同班同學都去了,而且如今他們都做了官,爺爺成績是班上最好的,卻只能一輩子與那一方土地作斗爭。
再后來,全國解放了,毛主席開始打地主,爺爺的家里條件跌到最低谷,爺爺只能更努力的種田,以解決全家最起碼的溫飽。或許是因為年輕時活干的狠了,導致現在的爺爺小腿上有一塊腐爛的地方,怎么也好不了,走路也一瘸一拐了。
爺爺這一輩子過的,的確是歷經磨難。
爺爺離開的時間,正是在四月,在這樣一個草長鶯飛的季節里,他卻消無聲息的離開了我們。爺爺是半夜走的,或許在那個夜里他夢見了奶奶,所以他決定和奶奶一起離開,不愿意一個人寂寞的留在這個無情的世界。每每我想起爺爺尚在的時間,他獨自一人,在那所老房子里,連一個說話的人也沒有,經常是早早的吃完晚飯,然后坐在床上,抽著旱煙,靜靜的等待天黑,繼而又陷入無眠的夜里。老人都是睡不好覺的,即使我們都十分清楚,可是還是沒有人說回去陪陪他。
每次一想起那樣孤獨且無奈的情景,都會心疼的無法呼吸。我想,爺爺大概是恨我們的吧,所以即使在有辦法的情況下,他依舊選擇離開。
爺爺去世那天,我跪在爺爺安躺著的床邊,默默的燒著黃紙,始終不敢抬頭看一眼那樣毫無生機的爺爺。
我那么大的爺爺,怎么就變成捧在手里的盒子了呢?
我跑到山上,徹底的放聲大哭起來,手死死按著胸口,因為那里是那么的疼,疼的無法呼吸。那是我有生之年,最撕心裂肺的一次痛哭,因為想念,因為無奈,因為心疼,更因為無盡的悔恨。
自此四月于我而言,再無生機。
【作者的話】僅以此懷念故去已久的爺爺,原諒我的不懂事。望你在天堂安好。
(文/村落)
作者:村落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