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馬人》的那個年代
《牧馬人》的那個年代
無意中看了電影《牧馬人》,那里面純真的愛情,?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深深的吸引了我。被錯判為右派分子的知識分子許靈均被迫下鄉開始他暗無天日的牧馬生活,從此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在他陷入絕望之際,一位從四川逃荒的少女李秀芝走進了他的世界,在鄰居的幫助下,二人結成患難夫妻,從此如膠似漆的生活拉開了帷幕。結婚當日,家里所有東西都是舊的,只有新娘子是新的。
面對家徒四壁、獨床空碗的破房子以及戴著右派分子帽子的許靈均,李秀芝并未嫌棄,而是選擇相信丈夫,并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從一無所有變成了“陸空司令”?,蓋起了庭院,養起了家畜,二人的生活踏上了正軌。
后來,許被平反,政治身份得到了清洗,使他結束了20年右派分子的黑暗生活。于此,二人的感情也迎來了人生最大的考驗。許的父親是美國華僑?一位億萬富翁的企業家,他要將許帶回美國繼承他的財產。一個窮困潦倒的窮書生突然發現自己是個被拋棄的富二代,此時可以變雞為鳳,化蛇成龍,結束這牽蘿補屋的生活。面對如此巨大的誘惑,他會放棄妻子、兒子和他熱愛的這片土地去美國嗎?
他沒有去,在金錢物質?、身份地位的誘惑下,他依然堅持與正在撅起的祖國奮斗,堅持在農村播種知識,堅持守候對她不離不棄的妻子,他告訴父親:“我不想做金錢的奴隸,我只想做一個有信仰的人,為祖國的撅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更不能離開秀芝”。
?那個年代,家具是舊的,新娘子是新的,一生是只愛一個人的。
那個年代,?家庭是貧窮的,社會是落后的,但思想是進步的,人民是勤勞的,信念是堅定的,愛情是純真的,人是有節操的。
那個年代,?知識是寶貴的,愛情是負責的,婚姻是堅定的 ,夫妻是有信任的,結婚證是只有一個的,三觀是正氣的,人民是敢于革命的。
那個年代,?許均靈的影子是普遍的,李秀芝的影子也是普遍的。
這部穿越了一個世紀的電影為何如今又開始綻放在人民的眼前?
許多青年,無論是男青年還是女青年都很羨慕這種純真的愛情,因為它的純真已經成為了這個社會的“稀有品種”,無疑是對社會現狀一種赤裸裸的批判。是男同志的愛情太博大?還是女同志的愛情太多情?這兩個問題是留給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同志們的一個重要課題,我們應該深思,深深的反思?難道物質條件變好了、 思想開放了就是給你創造愛情泛濫的條件嗎?難道思想開放就是丟掉中國人應該堅守的節操嗎?
我們許多青年同志總是把 一段愛情結束的罪魁禍首推給對方,總是給對方扣上一個“你不負責任”、“你給不了我想要的”、“我們不適合”……這樣那樣的帽子,卻很少缺乏自我反思。總渴望自己的對象一開始就是白馬王子和白雪公主,有些女同志的愛情觀已經掉進了錢眼里,她們給自己找了個理由叫現實;有些男同志的愛情觀已經陷入了容顏里,他們也給自己找了個借口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兩種觀點一看好像是那么回事,但細細品味,卻是導致我們年輕同志在愛情上遇到渣男和渣女的罪魁禍首。
不堅守當初的陣地,那就只能羨慕80年代的純真。
同志們,如果我們要得到這種純真、持久的愛情,我們應該堅守自己的陣地,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我們應該拿起“中國人的美好品德”、“正氣的三觀”兩把武器堅決與“浮躁”、“誘惑”、“博愛”、“多情”、“自私”斗爭到底,奪回和捍衛我們羨慕和渴望的“純真年代”。
“陳世美”這個帽子我們不能戴,“潘金蓮”這雙鞋我們也不能穿,不僅不能穿,我們還要打起“牛郎織女”的旗號堅定不移的與其做斗爭,下一代的純真就要靠我們這一代的努力。
(文/亭院里的落花)
作者:亭院里的落花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