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感謝您的鼓勵
古語云: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卻在聽了一位老師的話后多讀了十年書。
書雖然讀的不多,但是遇到的好老師不少,可以說大多數老師是如此的兢兢業業,誨人不倦…以至于今天我說不出老師的不好來。相反,每每遇到自己的老師,我都是心懷尊敬,行欲報恩。
如果要把這些老師的好排個一、二、三、四來,那是很困難的,因為有些老師對自己的好在當時沒有往心里去,是有些辜負了的,讓我怎么能信口開河呢?
或許,我可以把自己當時認為印象最深,影響最大的事做個回憶,一來對當年的老師表達最深的謝意;二來作為自己當下教育孩子的思考。
那年,自己也如今天自己孩子般大小,經過5年的村完小,以較高分數考入鎮初中(別小看,當年有一部分是考不上的哦)。
小學成績好,到了初中未必。剛剛入學,老師這么說,事實也是如此。本來小學拔尖的我到了初中,變得不是那么出彩了。每門課都不差吧,但是又不是班里最好的,久而久之,自己也漸漸地放棄了往最高的追逐。
到了初二,自己也開始玩世不恭起來,甚而敢于上課的搗蛋與拒絕聽講,并以戲弄老師為樂。(天,那時我怎么知道還有個名詞叫“叛逆期”?)為自己找了個不學的理由:這學校對我不公,說好的每門課平均分超過85分,可以評“三好學生”的,我幾乎次次將近90分,怎么“學習積極分子”都沒有?于是逃課、游玩、嬉皮笑臉成了我的常態,考試滾橡皮(把橡皮四個面寫上“A、B、C、D”,試題做不來,考試時滾動橡皮,滾到什么就填什么,按天意寫答案),學習一蹶不振,成績一落千丈。
恰逢此時,原先的英語老師因為吃不消學生的頑皮,走人了,我們也是暗自得意。然而英語課卻沒有停,學校從他處(其他鄉鎮)調來一個姓劉的代課老師,與原先不同,是個男老師,而且不會兇,當然也不會哭鼻子……
因為畢竟是男老師,大家收斂了些,只不過是課上不再喧嘩罷了,不聽的照舊不聽,小動作的依舊小動作,作業賴皮的仍然賴皮…而他卻總是以不厭其煩,循循善誘的方式上著他的課,我也在聽與不聽之間游離著,似乎對畢業有提早的憧憬。
轉機似乎在一個下午最后節課,那天,劉老師來到我的座位,拍了下我的肩,說下課到他寢室一趟。于是下課一路猜疑著老師是否讓自己去幫忙搬東西什么的。結果路上遇到另一個同學,得知也約了他。
然后,在那4、5平方的斗室里,我聆聽了初中階段最美的贊詞:你們兩位同學,據我觀察,基礎不錯,潛力巨大,現在要跟我學,還來得及,包你們能考上好的學校……你們愿意學么?
當時,假裝的堅強忍住了自己的眼淚,點頭說愿意。隨后,他給了我們一些英語雜志,讓我們多讀、多看,不懂就找他。第二天起我發現,我們仿佛是得了秘旨的大臣,上朝是那么的盡心盡責、鞠躬盡瘁,不再按部就班、敷衍了事了。
上課的專心,下課的勤奮,我們遏制了英語成績下墜的勢頭,而且日趨進步。“一花開啟百花來”,順其自然地其他科目也是漸入佳境,成績一日千里。“功夫不負鼓勵人”,中考我們考取了縣一中。乘勝追擊,再經過3年的努力,那位同學考取“西安交大”,我考入“浙醫大”。
現在想來,那時的老師都是那么的盡心與盡職,有時他們即使罵,也是“恨鐵不成鋼”;有時她們哭,也是為自己教育的無助;有時他們罰,是想在我們無忌的行為前劃一道紅線……唯有感謝他們的無私付出,才能消減今生的懊悔與歉意。
然而我還是要在這個教師節的最末一刻,感恩遇到了把握住自己人生方向的老師,如果沒有遇到您,一切不堪設想。
或許今天的孩子不需要這樣的鼓勵方式了吧,叛逆的時候自會有優秀的老師“四兩撥千斤”的方式予以扭轉。然而我想說的是即使再不羈的小孩也有他內心的柔弱處,此時如有恰當的撫慰,不啻是一個輕淺創口的修復,從而避免創口的任意發炎、潰爛、進而成為難以痊愈的老瘡疤。
師恩難言謝,絮叨表寸心。在對老師表意的季節里,我總是能想起那讓我多讀十年書的情景來,感慨老師工作的偉大與高尚。
(文/凡凡)
作者:凡凡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