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該結婚的年齡
總覺得自己還沒有長大;總覺得爸爸媽媽接送我上學的日子還在昨天;總覺得自己還是一個孩子,無法去承擔什么;總覺得自己還需要被照顧;總覺得結婚離自己還很遠……
有一天,爸爸突然嚴肅地跟我說:“姑娘,你也可以談戀愛了。”
有一天,媽媽突然嚴肅地跟我說:“姑娘,什么時候你也把男朋友帶回來呀?媽媽做紅燒肉給他吃。”
有一天,奶奶拉著我的手說:“我的寶貝孫女會找個什么樣子的小伙子呀?”
有一天,七大姑八大姨都開始催婚了,我們也變得無法應對這些“災難性的大型催婚聚餐”。
……
是的,我們到了該結婚的年齡!
老人總喜歡把“到了什么年齡就該做什么事情”這句話說給我們聽。我們到了還結婚的年齡卻也無所適從。在2018年最后一批90后也已經成年了,92、93、94年都到了適婚年齡。在這個被催婚的年齡,我們依舊在尋覓。
普遍地,我們這代人沒有那么低早熟,在小學、初中、高中,我們被教育地是要好好學習,“談戀愛就是早戀。”“早戀”這樣子詞語就像病毒一樣,時刻提醒我們與異性保持距離。大學,壓抑的天性被解放,我們開始學會裝扮自己,美化自己。我們看待一個異性的眼光卻也越來越淡化,看待一群朋友越來越濃厚。五一、十一這樣子人滿為患的假日,我們不喜歡出游,找幾個朋友一起吃吃飯、唱唱歌。我們享受雙十一的單身購物節,哪怕是圣誕節、元旦跨年,我們也是一群人一起。一群人互相陪伴是我們最大的享受。
我們沒有學會和一個人單獨相處,我們忘記了戀愛本該有的沖動,我們喜歡用條條框框來尋找我們想象中的戀愛,最后我們連開始的勇氣都沒有。
畢業了,曾經的朋友各奔前程,我們學會了一個人相處,我們也慢慢習慣這樣的單身生活。我們嫌棄兩個人太麻煩,即使肯德基的第二杯半價,我們都覺得太多余。面對家庭聚餐,我們選擇逃避,我們總會有很多理由單身,卻找不出一個戀愛的的沖動。
到了該結婚的年齡,我們卻學會了獨處。
這份獨處是我們強大的內心與脆弱的自我。結婚不是小時候的過家家游戲,而是實實在在的物質現實。在我們這個一無所有,還在底層奮斗的年齡,我們害怕談婚論嫁,我們承擔不起一份婚姻對普通家庭的負擔。我們過著螻蟻一般的生活,我們努力向上,我們害怕身邊最愛的那個人和我們自己一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不是不相信,而是擔心會失去。于是,在這條路上,我們選擇一個人前進。
到了該結婚的年齡,我們自己也知道,找一個人,養一條狗,兩個人手牽著手……
(文/梅哥)
作者:梅哥
快來評論,快來搶沙發吧~